原標題:蘇州吳江區對248個行政村“賬本”逐一過堂 制度進村,才能看緊“富民本金”
“村裏每花1分錢,我都會提醒自己,這錢是不是花得合乎規範!”日前,《新華日報》記者在蘇州市吳江汾湖高新區東聯村採訪時,村黨委書記沈雪平連連感慨:這可是老百姓的富民本金啊,馬虎不得!到年底,作為村黨風廉政建設負責人,他還要向村民述責述廉,接受群眾評議和民主測評。
東聯村是吳江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村裏引進了一大批電梯配件企業,村集體年收入超過千萬元。收入多,資金使用上也常有大手筆。村裏逐漸探索建立起一套規範的財務管理制度,每用一分錢都要財務管理小組審計簽字,村書記在這過程中一點“不沾手”,全程透明化運行。現在,村裏大到幾千萬元的資金調度,小到幾十元的費用,都要經過嚴格審計,確保每分錢都花到實處。
東聯村是吳江以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促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樣板。“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個熱點問題,面對老百姓的期待,我們拿出的辦法是,通過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打通黨風廉政‘神經末梢’。”吳江區委常委、紀委書記樂江説,吳江把督查的觸角向基層延伸,實現農村發展“清基固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直抵基層。
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源、資産)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共有財産,堪稱帶動農民共同富裕、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富民本金”。截至2016年底,吳江全區8個鎮(區)248個行政村的農村集體總資産為76.89億元,村均年穩定性收入380萬元。如何守住這份“富民本金”,成了吳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從去年6月起,吳江開展農村基層“糾四風、改作風”專項督查,區紀委會同區委農辦、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全區248個行政村2013年以來的村級財務賬目進行全面清查。
“一查下來,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村幹部廉政意識淡薄,財務管理混亂。”吳江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王國豪説,甚至有部分黨員幹部存在侵佔、截留、挪用等違規違紀的行為,嚴重損害了集體利益。
“有的村5萬元以下的工程不經過招投標,由村幹部指定某工程隊來幹,謀取非法利益。還有的村在落實‘河長制’過程中,由村幹部偽造簽名,冒領清淤人工費,造成很壞的影響。”吳江太湖新城監察室副主任張國平介紹,根據核查情況,太湖新城對部分村、社區“一對一”開出“負面清單”。在黑龍村,督查組就針對該村存在的財務管理及工程方面問題,列出整改要求:不允許收據入賬;發放現金不允許代簽;5萬元以下小型零星工程手續不能簡化;不能隨意拆分工程。
“問題暴露,説明管理上有漏洞,必須用強有力的制度來‘堵’上!”汾湖高新區紀工委主任科員韋巍介紹,汾湖高新區以問題為導向,制定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意見》,以此規範工程建設結算手續等工作。
督查行動開展以來,平望鎮制定《村級小型工程項目標後管理辦法》,對違規施工方設置黑名單庫,並引入第三方機構驗收;七都鎮建立健全村級資産“清産核資”制度,避免因為信息不準或者離任交接不清晰引起的資産管理失控和資産流失的情況發生;震澤鎮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操作細則,對零星支出原始憑證取得及報賬、工程招投標手續、資金的收入及使用方面進行規範;桃源鎮出臺村幹部崗位責任制考核,制定集體發包物業租金標準,強化村集體資産資源管理。目前,吳江各區鎮緊盯農村“三資”管理,相繼已完善相關制度22項。
“這次督查讓村幹部們真切感受到,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必須動真,發現問題,一查到底,才能杜絕後患。”吳江區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王建平介紹,截至目前,吳江已完成督查村149個,發現問題線索247條,誡勉談話33人,給予黨紀處分10人次,移送司法機關2人,到年底可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
“通過這次‘全面體檢’,我們更加意識到,基層腐敗防治,要加快集體‘三資’在‘陽光’下運行。”吳江區委農辦經營管理科負責人徐蔚介紹,借助大數據,吳江已建起覆蓋全區的“江村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將村級賬戶資金全部納入平臺系統實時監管,實現了村級資金實時收支、收支審批全程監管、憑證票據掃描存檔。
“現在,一村一賬戶,每筆支出都有記錄。你看,震澤鎮齊心村會計李麗萍,依據水利管理站開出的2268元灌溉電費發票,在平臺上列印支付憑證,並將相關附件掃描輸入平臺,經過鎮農辦記賬人員蔡麗斌初審、周青復審後,才到銀行完成這筆支出,每個環節都一目了然。”經介紹,《新華日報》記者見證了一筆通過監管平臺進行資金支出的全過程。
從嚴治黨延伸至“神經末梢”,在農村颳起陣陣“清風”,贏得了村民的點讚。“到村裏辦企業,我還想著跟村幹部搞好關係,請他們吃個飯。沒想到,村幹部聽了直擺手,毫不猶豫拒絕了我。”在震澤鎮龍降橋村,一家企業老闆充分感受到,村裏的發展環境更“清”了,“我們帶領村民致富的勁頭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