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工收入與績效掛鉤,1368項行政檢查權下放 建鄴助力“城市中心”建設再提速
2017年是江蘇南京市建鄴區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建設提速年。18日上午,該區召開深化社區網格化服務治理與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推進會,希望通過深化這兩項改革,助力“城市中心”建設再提速。
據介紹,為摸準社區網格化服務治理體系建設情況,從今年初開始,建鄴區組織相關部門,先後多次深入街道、社區,歷經半年多調研摸底,最終形成了社區網格化服務治理改革“1+4”系列文件。即1個主體文件:《關於深化社區網格化服務治理的工作意見》;4個附件:《關於深化社區網格化服務治理的實施方案》、《社區及網格員績效考核辦法》、《社區專職工作者薪酬管理辦法》、《社區專職工作者招聘辦法》。
“這些文件,都是緊緊圍繞建鄴區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建設這個目標而制定的深化改革措施。”建鄴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説,比如,對社工薪酬構成的改革,除了以往的基礎工資、五險一金外,此次增加了績效工資,包括季度績效和年度績效。對社工考核,由街道委託第三方測評。根據測評分數,由高到低依次排出社工位次,按照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評出社工季度等級;年底在此基礎上,再評出相應年度等級,體現“多勞多得”。“此舉在提高社工待遇、保障社工基本權益的前提下,還能獎優罰劣,調動社工工作積極性,提高為民服務的效能和水準。”建鄴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説,此次深化社區網格化服務治理改革還有個亮點,就是全區800多名社工全員編入網格。49個社區推行“社區治理一張網”,以“現代社區向上攀登、民生服務向下紮根”為主線,突出“服務向下、民心向上、發展向前”主題,建立“3+N”網絡,形成“社區治理到門口、網格服務到家庭”的網格化社區服務治理新模式,深化“三委一中心”社區改革,持續推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創建。
全面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也是此次推進會的一大重點。“一直以來,基層行政執法工作中普遍存在街道‘看得到,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看不到’的問題。”建鄴區有關負責人説,為此,該區在總結近幾年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個分離、三個結合”的改革思路,即:行政檢查權與行政處罰權相對分離、派駐執法與聯繫執法相結合、聯合執法與專項執法相結合、專業執法與網格巡查相結合。將區政府13個部門的1368項行政檢查權集中下放到街道,明確街道、部門的權力清單,形成街道檢查、部門處罰的合作、制約關係。成立6個街道綜合行政檢查執法大隊,將各街道相關科室及所屬事業單位執法人員統籌納入街道執法大隊,形成以街道轄區為執法邊界的屬地綜合執法力量。區城管、市場監管向街道派駐執法中隊,區環保、公安、交巡警向街道派駐執法人員;區發改、建設交通、民政、人社、物價、安監、文旅、衛計8個部門實行聯繫執法,指定責任領導、責任科室和責任人聯繫各街道執法。同時授權街道對派駐人員實施統一管理、統一考核、統一保障,推動部門執法人員與街道監管力量的有效整合。
南京市建鄴區主要負責人表示,2017年是該區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建設提速年,他們希望通過深化社區網格化服務治理與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基層治理上與“現代化國際化性”更匹配,助力“城市中心”建設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