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養殖場少了,有機肥變貴了 專家建議科學設立畜禽禁養區,讓養殖和種植有機匹配
位於海安縣的江蘇牧青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兩億元開展智慧化規模養雞,已形成五十萬羽良種蛋雞養殖能力,平均一名員工養雞四萬隻。 攝 影 仇穩山 視覺江蘇網供圖
智慧化養雞場員工正將集蛋輸送帶上的雞蛋裝箱。 仇穩山攝
8月中旬,江蘇省農墾集團下屬的淮安大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明有點疑惑:不少蘇南人帶著車子到蘇北收購畜禽糞便,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他了解後才明白,2016年以來蘇南地區有大量畜禽養殖場關閉,當地畜禽糞便短缺,前往蘇北收購畜禽糞便的是蘇南有機肥製造企業委託的經紀人。
大華生物是有機肥製造商,年産有機肥5萬噸。周明説,有機肥的製造原料主要是畜禽糞便、秸稈和蘑菇栽培的下腳料。不過,光用秸稈和蘑菇下腳料製作的有機肥,肥力是不夠的,主要還要靠畜禽糞便。他們企業周邊是農墾集團下屬的農場,畜禽養殖量比較大,所以原料供應充分,可以將動物糞便經生物發酵後製成普通有機肥,也可以加入功能微生物,製成可以固氮或釋放土壤中磷、鉀成分的生物有機肥,還可以生産有機無機複合肥。他介紹説,前年開始,為了保護土壤、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我省實施農藥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不過,要是有機肥原料短缺,可能會影響‘零增長’行動。”他説,從蘇北買畜禽糞便拉到蘇南,運輸費就不少,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蘇南地區真的缺少畜禽糞便嗎?“真的缺。”宜興市農林局蔬菜辦主任許宇塵説,宜興是蘇南地區農田面積最多的縣(市)之一,除了有50多萬畝糧食作物,還有相當數量的茶葉、果樹和蔬菜種植面積,有機肥需求量很大,尤其是種植果蔬茶葉的。全市原有6家有機肥生産企業,但目前已有一家停業,另外還有兩三家同樣面臨關停,主要原因是畜禽糞便供應跟不上。全市原有1600多家畜禽養殖場,去年劃定畜禽禁養區後,到今年6月底總共拆除了840多家,畜禽産能去掉一半,有機肥生産企業的原料就不夠了,“要麼去外地購買原料,要麼停業。”
畜禽糞便供不應求,價格也高上去了。坤興養殖場是宜興市一家年出欄7000頭生豬的大型養殖場,豬糞經沼氣化處理後,每年産生200多噸沼渣,沼渣可以直接作為基肥使用,多年來一直供應周邊的果蔬種植戶,每噸售價450元。“今年春天開始,上門求購沼渣的種植戶突然增加了。”養殖場負責人徐新君説,一打聽,原來市場上商品有機肥價格漲得厲害,肥力很強的沼渣完全可以大幅度提價,但礙于老客戶的面子,養殖場每噸只提價50元,“沼渣遠遠供不應求,買不到沼渣的種植戶很失望。”
位於常州市金壇區的一號農場是省內首家上市的有機農産品生産企業,負責生産環節的曹春官告訴記者,一畝有機蔬菜,每年通常要使用五六噸有機肥,今年以來,普通有機肥價格每噸在600元左右,跟去年同期相比漲了30%—40%。
不僅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的有機肥價格上漲,其他類型的有機肥也在漲價。溧陽市社渚鎮北山茶場種有600多畝茶葉,每畝茶樹每年要用200多公斤菜籽餅作為基肥。茶廠負責人葛玉明説,去年菜籽餅每公斤只要5元左右,今年漲到6元多了,而且最近價格還在上漲。他有點奇怪,一打聽才知道,各種有機肥都在漲價。
有機肥漲價,種植糧食等大田作物的農戶只能減少或放棄使用,而改用化肥。丹陽市司徒鎮全州村種糧大戶張富榮説,以前會購買一些有機肥作為基肥,每畝每年可少用十來公斤化肥,但現在周邊養殖場少了,畜禽糞便不容易搞到,只能重新增加化肥使用量。
對於這一現狀,長期從事有機肥推廣的許宇塵憂心忡忡。他説,這不僅讓“化肥使用零增長”變得困難,農田土壤改良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也會變得困難,畢竟有機肥是可以降解的,而化肥則很難降解,最終會流入水體,導致水體污染。他認為,為了保護水環境,劃定畜禽禁養區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應該給拆除的養殖場一條出路,不能一拆了之、一關了之。他舉例説,宜興丁蜀鎮5月份拆除的芳溪養殖場,原來年出欄5.5萬羽雞,每天産出6噸左右雞糞,可以滿足周邊幾萬畝果蔬的有機肥需求。雞場拆除後,至今找不到新址重新辦場。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繼蘇南地區設立畜禽禁養區後,我省其他地方也將設立禁養區,這意味著有機肥原料將進一步減少,“化肥使用零增長”的壓力更大。
江蘇省農委耕地品質與農業環境保護站站長梁永紅説,我省實施“農藥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以來,2016年比2015年化肥用量減少2.3%。但今年以來部分地區有機肥原料短缺導致的有機肥價格上漲,確實影響了有機肥使用的推廣。她説,大多數茶農、果農以前使用有機肥,都是就近獲得畜禽糞便、自己堆肥漚制的,成本很少,而商品有機肥的價格比較高,使用量就會減少,長此以往,毫無疑問會影響耕地品質。她建議,設立禁養區後,應該重新佈局養殖區,讓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有機匹配。正是由於“一頭豬一畝田”的種養方式,我國的耕地品質上千年沒有下降。一禁了之的“無豬縣”等提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土壤品質的改善關係到農業可持續發展,關係到子孫的飯碗,也關係到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