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鄴區背街小巷整治任務完成過半

睦和路文化墻

巴山路沿街整治後的店牌店招
根據2017年南京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個專項行動目標任務,南京市建鄴區共有30條背街小巷被納入環境整治清單,其中莫愁湖街道13條、南苑街道10條、興隆街道3條、沙洲街道3條、雙閘街道1條。南京建鄴區城管局市容科科長傅志根介紹,目前20條街巷已基本完成整治,剩餘10條也招標完畢,即將實施整治。
設計先行 通過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據介紹,此次背街小巷整治改變了以前只是對門頭店招進行出新的做法,南京建鄴區制定了整治導則,要求店招、綠化、空調機位及門牌號碼統一進行規範設計,並對設計方案逐一審定,方案不通過不得進行招標、民主整治會不召開不得進行施工,確保“一路一策、一路一景”。“我們這次整治遵循設計先行,邀請專業設計公司對每條街巷進行實地可行性研究,針對各街巷的問題列清單,做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每一條街巷都有自身的方案。施工前召開民主整治會,徵求居民意見,對設計方案及效果圖進行公示;施工中與店家、居民積極溝通協調,爭取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傅志根説。
此次整治內容較廣,涉及人行道鋪裝、沿街一樓以下立面、店舖櫥窗、景觀綠化、環境衛生、規範停車及落實長效管理機制,旨在通過整治美化小區周邊環境、緩解居民停車難題、改善居民出行環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準。各街道在整治過程中,相互學習借鑒,召開民主整治會,加強現場管理,確保整個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工作安全有序。
便民為主 各街巷各有特色
巴山路位於興隆街道,全長570米。經過整治,沿街商家店招店牌整潔有序。由於沿線有不少餐飲商戶,之前污水亂排,導致路面污水漫溢。此次整治中參建單位重做了排水溝,並在餐飲商戶門前做了隔油池,防止管網堵塞。
整治前,巴山路上機動車亂停現象比較嚴重,屢遭居民投訴。目前路面上設置了禁停標誌,並將設置停車場引導市民有序停車。
為做到精細化施工,整治期間,參建單位設置“六牌一圖”,施工區域設置警示牌,避開早晚交通高峰期,分段推進,及時恢複路面。
整治完成後如何落實長效管理?建鄴區設置了城市管理街巷路長制,並製作公示牌,將管理人員的姓名和電話、監督電話向市民予以公佈。管理人員中包括路長、社區民警、行政執法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環保管理人員和停車管理人員。
位於應天大街積善新寓旁的睦和路此次整治中的一大亮點是新增了公益文化圍墻。圍墻內是停車場,整治中,參建單位用竹、梅等圖案和《論語》等古典文化新做了墻面,增加文化氣息。
連接湖西街和集慶門的廠圩街除了進行路面整治、門頭店招整治、劃自行車停車位和完善排水系統,參建單位還將沿著莫愁職校對400多平方米的綠地進行提檔升級,為居民打造四季有花的美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