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近開學,各地中學新生陸續入營受訓 ——“沙場秋點兵”,升學第一課
“齊步走!一二一,一二一!”17日下午3點,在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實踐基地,南京外國語學校650多名新生正隨著教官口令做著齊步、正步、跑步前進及軍體拳等規定動作。“在這裡,你們不是學生,你們就是軍人!”皮膚黝黑的李教練一臉嚴肅地説。
8月份以來,江蘇省不少高中新生陸續開始軍訓。“秋老虎”不時發威,再加上軍訓的全封閉模式,讓一些新生家長“提心吊膽”:“在家吃飯都不好好吃,不知道軍訓後會咋樣?每天就巴望著家長群裏老師發來的前方戰報。”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新生何欣藍的媽媽説。
第一次感受“上下鋪”的友誼
新生入學前軍訓,既是《國防教育法》的要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毅力,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課。
“10年或者20年後,我肯定會記得睡在我下鋪的兄弟!”10日,在南京市國防教育訓練基地,南京九中675名高一新生結束了為期6天的軍訓,高一(2)班的張良璐同學一邊收拾行囊,一邊留戀地説:“15年來,這是我第一次離家這麼久,也是我第一次睡上鋪,半夜我把被子踢掉了,吵醒了下鋪的王徵,他就幫我蓋上。自那以後我們就成了無話不説的好兄弟!”
“伙食不會很好,但肯定管飽!”高一年級部主任金玉明告訴記者,食堂每天按照五菜一湯的標準給學生準備飯菜,“吃飽了才有力氣訓練,在家只吃一碗飯在這裡可以吃三碗!”高一(2)班的張惟天指著自己的座位和碗告訴記者:“今天我值班,除了洗自己的碗,還要把五菜一湯的碗洗了然後收拾桌子。以前在家還真沒幹過,現在終於能體會媽媽每天洗碗有多累了。”
“戰地記者”第一時間傳遞“情報”
軍訓期間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有保證嗎?家長們牽掛。
“白天訓練會避開中午11點到下午3點這個時段,晚上睡覺學生宿捨得空調統一調成26、27攝氏度左右。”從8月1日開始到現在,南京市棲霞區十月軍校已累計接待10多所中學的2000多名新生軍訓,沒發生一例重度中暑現象。十月軍校校長劉廣寶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學生在軍訓中健康出現意外,軍校和學校事先都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軍校明確規定,嚴禁有心臟病、哮喘、高血壓、過敏性體質、急性傳染病者、近半年做過大手術者等不適宜劇烈運動者參加軍訓。”
檢查基地伙食、查看宿舍衛生情況……17日,南外校醫一到訓練基地就手寫了一張“校醫室”告示牌貼在門口,醫藥箱中則塞滿了霍香正氣丸、黃連素、速效救心丸等十幾種常用應急藥品。18日,南通中學800名高一新生剛剛抵達臨海的軍訓基地——南通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學生處副主任潘雪峰下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學校戰地記者團的6名高二學生到宿舍區拍照。“按照規定,不允許學生攜帶手機等電子設備,而且在這裡軍訓的6天是謝絕家長探望的,但學校給我們18個班的班主任和記者團都下了任務,用多種方式讓家長第一時間看到學生動態,讓他們放心。瞧!才到基地兩個小時,小記者就已經發了近100張照片,每一個家長都能在校園網的軍訓主題平臺上及時看到自己的孩子。”
期望軍訓科目與時俱進
“走正步,齊步跑,打軍體拳,唱革命歌曲……軍訓總是老幾樣會不會很單調枯燥?”這也是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軍訓內容雖然不複雜,但是做好這一切,需要每個人的耐心細緻和堅強意志,需要整支隊伍的令行禁止和團隊精神。”南京金陵中學學生處副主任趙巧林説,“00後”的孩子自主性很強,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在這裡揮灑的是汗水和青春,收穫的是友誼和真誠。“為了調節軍訓內容,我們特意在早上6:30-6:50之間安排了一個晨讀,選擇的也都是《沁園春·雪》《赤壁賦》等名篇,每天中午的高溫時段還安排了與青春勵志相關的心理教育講座。”金玉明介紹道。
“印度幾乎在所有的大學中學開設了國民學兵團的訓練課供學生自由選擇,包括射擊、駕車、跳傘、軍事文書、野戰技能等。美國很多中小學開設了‘核戰常識’課程,還學習航海、航空航天知識。相比我們的踢正步、站軍姿,更具趣味性和實用性。如果我們的軍訓也適時適量地引入這些課程,‘與時俱進’地教授國防知識和實踐性課程,效果會更好。”南京外國語學校學生處主任呂燕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