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棲霞“家校合作共育”成果初顯 家長捐贈建學校“古瓷博物館”
南京日報記者昨在仙林金陵小學採訪時發現,該校有間陳列100多件瓷器(殘片)的“古瓷博物館”,不僅是學生們學習古代文化的樂園,也是棲霞區“家校合作共育”的成功典範。
“古瓷博物館”位於學校行政樓一樓,佔地約50平方米,館內墻面上挂有宋元明清瓷器文化的文字介紹,還有瓷器圖案的照片。展臺的玻璃櫃裏,陳列著100多件瓷器(殘片),有青花蓮紋罐、龍泉八卦爐等。校長林慧敏説,這間博物館是由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家長捐贈的,“古瓷博物館”裏豐富的實物展示、詳實的文字資料既給學生們增長了見識,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特色。博物館由學生擔任館長、講解員,接受眾多外地教育考察團的參觀。
南京仙林金陵小學位於仙林大學城內,周邊高校林立。為此,校方還開展了“新父母課堂”授課系列活動,讓身為金小家長的南大、東大的教授們走進小學校園,帶來大氣科學、海洋考察、環境保護等專業知識,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扇科學之門。此外,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合作,如金曉集團每年捐助20萬元,獎勵學校優秀師生。
南京棲霞區的華電中學是一所初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佔了全校473名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為了提高學生素質、學習成績,家庭與學校合作,推出了“致家長一封信”的活動。“一封信”每週五定時發給各年級家長,讓他們及時了解校園活動以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同時收取家長們的反饋意見,校方再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教育措施。
棲霞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説,該區從2013年推出“家校合作共育”創新舉措,旨在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提升百姓的滿意度和教育獲得感。學校將學習從“線下”延伸到“線上”,一台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課、上課,促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