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迎來處暑節氣,這個節氣有“暑氣至此而止”的意思,三伏天也宣告結束。這個時候市民朋友們要注意養肺、防秋乏和防黴菌。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養生專家提醒市民,處暑節氣,以下四點沒做好會生病。
吹空調少一點,防寒邪
“最近門診收治的感冒患兒明顯有增多的趨勢,大都是因為受涼導致的感冒發燒。很多兒童伏天沒有發病,出伏的時候卻發病了!”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邊遜介紹説,同樣是夏季吹空調,很多人天氣炎熱的時候沒發現什麼問題,處暑節氣到了卻感覺不適了。
處暑之後,天氣漸漸轉涼,尤其是伏天結束之後夜間的寒涼之氣更加明顯,人體的陽氣也逐漸衰退,剛入睡的時候也許還感覺不到,但是到了深夜空調的寒涼之氣與室外的寒涼之氣疊加在一起,如果侵入人體內就會出現風寒感冒的流清鼻涕、怕冷、發熱等症狀,尤其是兒童更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
飲食潤一點,助養肺
處暑節氣雖然中午依舊熱,但是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特別是在處暑節氣之後,“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氣候特徵明顯。該院呼吸科主任李芳提醒廣大讀者,這個時候飲食上要潤一點。
李主任介紹説,處暑節氣的到來也代表著伏天的結束,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渡,氣候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而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適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豆腐、百合蓮子湯等,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益氣寬中、安神養心的功效。
睡覺早一點,防秋乏
出伏以後很多讀者朋友容易感到疲乏,很多人會感到懶洋洋的,就是老百姓常説的“秋乏”。出伏之後一直到處暑節氣,是天氣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
該院老年病科王東旭主任中醫師建議大家,要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另外,還要加強鍛鍊,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風勤一點,少發黴
該院杜長明提醒廣大讀者,三伏天的時候空調大開,通風次數少,病菌容易聚集在室內,但是出伏以後讀者如果不在家的時候要注意通風勤一點。準備換秋裝的讀者朋友,應把衣物從箱中取出,挂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有條件的可以用電熨斗熨一下,以減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來要保持一定的間隔,以保證良好的通風。服裝店裏挂著很多衣服不發黴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