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衛星應用産業快速集聚5年造出一個“北斗園”
上半年衛星應用産業同比增長超20%
走在南京江北新區惠達路上,遠遠能看到一棟18層高的灰色大樓,樓頂四個醒目的紅字——“北斗大廈”。這四個字由中國北斗總設計師、曾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孫家棟院士親筆題寫,5年前,這座以“北斗”命名的産業研發大廈落成啟用。如今,這座大廈已成為南京(北斗)衛星應用産業園的“心臟”所在。
江蘇北斗衛星應用産業研究院是北斗大廈落成之初就已入駐的“老”企業,同時它也是衛星園的一個綜合服務平臺。在研究院位於大廈三樓的展廳裏,北斗位置服務平臺、智慧公交調度管理、北斗小型穿戴設備等眾多民用産品讓記者大開眼界。這正是近年來在研究院推動下,“高大上”的北斗技術走向實際應用的部分成果。
“秸稈還田信息化管理系統”是接地氣的應用之一。在農機上安裝北斗衛星定位終端和高清攝像頭,就可以對秸稈還田機進行實時監控和精確控制。採訪當天,工作人員為記者調出遠程監控系統,正在聯網作業的每台農機工作情況一目了然,秸稈有沒有還田、還田畝數多少、還田品質如何、耕作深度怎樣,輕點滑鼠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這是全國首創的北斗農機應用。近年來,研究院陸續將北斗應用引入到農業精細化管理的全流程,已服務江蘇、浙江、遼寧、四川等地的數萬台農機。研究院院長陳伏州説,從2013年至今,圍繞交通、物流、公安、農業、電力、教育等領域,研究院已研製並示範應用各類北斗終端10萬餘臺套,“前不久,我們與浦口區湯泉街道合作開發的‘大聯勤智慧巡防管理系統’啟用,全街63個聯勤網格都被標注到衛星地圖上,實現了智慧巡防。”
當很多人對北斗的理解還停留在空中,江蘇中海達海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低頭”,將研發重點指向了深海。中海達海洋2014年入駐北斗大廈,從10多個人的研發團隊起步,如今已是國內最大的集海洋探測裝備自主研發、生産、銷售、服務於一體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通俗地説,我們是一家高精度的衛星導航公司,在海洋探測領域,我們的技術可以做到水面衛星導航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水下聲學定位精度達到亞米級。”中海達海洋公司市場部總監周正朝説。
中國第一套高端多波束、中國第一套側掃聲納系統、中國第一套水聲定位系統……周正朝向記者介紹産品時用了不少專業詞彙,但每件産品都用“中國第一套”這個定語來修飾。走進實驗室,一艘最新款的“iBoat智慧無人測量船”正在進行性能測試,它的外觀跟普通船隻區別不大,但配置了高精度的北斗定位系列、全方位攝像頭、超聲波避障系統。
“這款新産品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搭載不同設備完成不同的任務,比如用於區域水下地形測量,進行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等。”周正朝説,無人測量船設計了1米至5.8米長度的多個不同型號,從去年底至今已經銷售了20多艘。
短短5年時間,這裡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衛星應用産業最為集聚的園區,一個“北斗園”已然成型。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的産業園內各類載體已經建成,企業數量超過200家。包括中網衛通、長峰航天、中海達、城際在線等14家上市企業和10余家規上企業。園區主任陸鼎銘説,去年,南京(北斗)衛星應用産業園完成衛星應用産業收入80多億元。目前,0.5平方公里的園區核心區已建成北斗大廈、通馳産業園、星智匯等研發載體,北斗大廈二期、聯東U谷、星恒博通等項目正加快推進,佔地1.2平方公里的衛星應用産業園新區也已完成規劃和拆遷,即將拉開全面建設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