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聚匯系列轟趴是南京頗具規模的轟趴品牌,自2013年發展至今,共有九家連鎖門店,覆蓋多個核心商區。這個轟趴品牌是由一家專業的管理公司運營的,核心團隊10人,公司年收入百逾萬,而其中最大的股東是一個95後畢業生張一丹。
張一丹在讀大二的時候成立了一個公益性社團,某次組織活動,就偶然搞了一個“大轟趴”。活動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的,到了晚間現場還剩下70多人。
張一丹在附近找到一個廢舊隧道,在裏面擺開長桌、備上盛宴請、點燃蠟燭、請來鋼琴手,就成了一場即興轟趴。大家玩得很盡興,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一天的疲倦在青春激昂中得到釋放。那是轟趴剛步入南京,人們接觸的渠道有限。後來轟趴興起了,張一丹就成了第一批“捉螃蟹吃的人”。某次聚餐的偶然機會,憑藉著較強的興趣,張一丹做起了轟趴行業校園代理的兼職。憑著出色的業務能力,張一丹給各家別墅轟趴館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光是拿兼職代理的提成,每個月就近乎兩萬。

張一丹在大玩派接待客戶 攝影 鄭飛
大三暑假,張一丹來到了常州的一家別墅轟趴館。暑期是轟趴業淡季,常州館的老闆本打算歇業回老家,張一丹接手過來,硬是將淡季做成了旺季。張一丹聯繫了場館附近的各個中學,利用網絡聯繫到了活躍在校園一線的“小網紅”。“小網紅”們大多是社團的負責人或校園資訊的傳達者,利用“小網紅”們的轉發,張一丹的轟趴館帖子迅速受到關注,訂單也隨之而來了,一個月接了90多單。這件事讓張一丹揚名了江蘇轟趴行業。現如今張一丹的聯絡網遍佈了南京各大高校的社團、學生會負責人,“生意不愁沒得做”,這個自信的女孩笑了。
張一丹發現,要想將轟趴這個行業做大,光靠學生群體的消費是遠不夠的。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和籌備,有了現在的百家湖1912街區的聚匯轟趴館,場館總面積13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四波團體。現代化的精裝修設計,配以豐富有趣的娛樂活動,以及量身定制的餐飲服務使轟趴館等級上升。張一丹把客戶群瞄準了企事業單位,這一瞄準,打出來個“精準的十環”。張一丹的轟趴館服務滿足了企事業單位對於聚餐、團隊建設、年會等活動的需求。在新一輪的轟趴業競爭中,張一丹激流勇進,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風險補償的大小,決定了你的財富上限。”經過考量,張一丹決定著手眾籌了。“眾籌是個跳板,我們要借助它,在新街口再開設一個場館,把轟趴做到城市的中心去。想要振興這個行業,我們還得繼續學習。”這個95後的女生,總有著一股堅毅與自信。從原先的兼職到現如今的眾籌,張一丹只是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文 鄭飛 編輯 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