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一色”的西方面孔到全球“大熔爐”、從32人的“迷你課堂”變成幼兒園至高中全覆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以及在華外籍人口持續增長,“洋學堂”、“洋教師”在中國“遍地開花”。南京英國學校也成為中英教育合作的小小“縮影”,21日,筆者實探這所純英式學堂在中國的“十年變遷”,也零距離接觸在華外籍人士以及華僑子女的學習生活。
8月21日,位於南京市江寧的南京英國學校舉辦了十週年慶典,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商務領事Mr.Seif Usher應邀出席,與學校的師生和家長共同慶祝。南京英國學校創辦于2007年,是一所由中國國家教育部批准專為外籍子女提供學前教育到高中的國際學校。學校得到了COBIS(英國國際學校理事會)和英國課程與資格考試委員會的授權,在教學中引進英國原版教材,教授英國國家課程。學校的所有任課老師都具有英國教師資質。2016年初,新校區順利竣工。校區位於翠屏山畔,佔地39畝,配有游泳池、體育館、足球場、網球場、舞蹈室、圖書館、劇場、科學實驗室等。
色彩斑斕的校車、綠茵覆蓋的英式足球場、戲劇攀岩各式課程……從10年前來到南京首設純英式教育,到如今成為國際學生的“大家長”,南京英國學校校長SHEPHARD見證了在華國際教育的發展壯大。
他告訴筆者,隨著中英合作的不斷深化,特別是教育領域互相交流的日益頻繁,中西教育的“鴻溝”正在不斷縮小。
“十年前,南京的中西方學校教育方式迥然不同,各自在不同的軌道‘運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不理解’。近年來,隨著中英關係的日益‘親密’,東西方的教育也加深互相學習和互相融合,這一鴻溝在顯著縮小。”SHEPHARD説。
在他看來,經過了十年的交流合作,在國際學校,除了中文課程,中華文化尋訪的實踐課程正不斷增加;在中國學校,英文教學和體驗式課程也發展壯大。
當天恰逢南京英國學校成立十週年。筆者在慶典現場了解到,外籍人士以及海外華僑子女成為這座國際學校的主要生源。如何讓不同膚色、不同國籍、不同語言的學生共同接受教育,且能讓學生快速適應全球各地的學習生活,成為SHEPHARD在華經營學校遇到的最大難題。“很多學生是隨著父母工作短暫來華學習,因此教育不但需要給適齡學生提供基本的知識,也需要讓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在去到別國時,可以快速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