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外資新政 江蘇確保“含金量”不打折 爭取九、十月份正式實施
最近幾天,江蘇省商務廳外資處連續接到外資企業的諮詢,了解《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39號文”)相關政策情況。“上週一家外企高管前來了解擴大投資的企業所得稅政策,我們告訴他,只要投資我國鼓勵類項目,肯定有優惠。待國家相關部門落實‘39號文’政策細則一齣臺,江蘇省就會拿出貫徹落實意見。”江蘇省商務廳外資處處長湯大軍説。
“39號文”包括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制定財稅支持政策、完善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投資環境、便利人才出入境、優化營商環境等5個方面22條措施。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説,其出臺是為提升我國吸引外資的綜合優勢,增強吸引外資的競爭力,使我國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讓更多外國投資者參與中國經濟,實現共贏發展。
這是繼年初出臺《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5號文件)後,國務院專門針對吸引外資再次發佈的一個重要文件。
今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基本穩定,但規模有所下降。按人民幣計,1月至7月利用外資同比下降1.2%。全年整體吸引外資形勢相對偏緊。
作為外資大省,江蘇省利用外資形勢總體保持穩定,1—7月新設立外資項目1730個,同比增長8%;新增協議外資279.9億美元,增長26.4%。但實際利用外資前7月完成147億美元,同比下降了5.1%。
從國際宏觀環境來看,利用外資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聯合國貿發會議6月發佈最新預測,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增幅由年初的10%下調至5%。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發達國家推動再工業化和資本回流,三星電子、富士康都宣佈在美國投鉅資建廠,加上周邊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成本要素優勢不斷增強,讓我們遭遇“兩頭擠壓”局面。
從江蘇省情況看,多種因素也形成制約,比如蘇州、無錫等市面臨土地、環境等要素資源考驗。蘇州市外資項目年均供地計劃2000—3000畝,而要維持年均45億美元左右實際使用外資規模,每年至少供地5000—6000畝。一家生産精密設備的外資企業計劃增資擴建研發大樓,而按照《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其項目在禁建區無法推進。無錫某區是引資主陣地,但土地開發強度接近70%,很難提供一塊500畝的成片土地。
湯大軍説,江蘇省利用外資面臨的瓶頸,“39號文”中大多有了破解途徑。比如,江蘇省外資增資項目多,存量投資預增企業10%所得稅問題較普遍,文件精神落地對此將帶來重大促進。開發區受土地指標牽制,這一問題在蘇南地區尤其突出,今後則可適當擴區或建“飛地”。文件還首次提出可以資金支持設立外資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這在江蘇省很有針對性。幾年前江蘇省就率先探索,每年在商務發展基金中拿出近1億元用於扶持,江蘇全省已有180多家外資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外資企業轉型升級得到促進,下一步將在這方面加大力度。
“39號文”出臺,提振了外商投資江蘇省的信心。8月23日,沃爾瑪南京山姆會員店試營業,這是沃爾瑪在江蘇省開業的第三家山姆店。沃爾瑪山姆會員店中國區總裁文安德説,接下來將加快在江蘇省的投資佈局,增加在三、四線城市投資力度,未來5年新設山姆會員店15至20家,總投資超過30億元。
湯大軍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江蘇省已將“39號文”的貫徹落實任務分解到江蘇省相關部門和各設區市,結合部門職能和各地實際,提出更有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具體政策舉措,確保“含金量”不打折,爭取九、十月份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