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顧紅艷):8月29日,由江蘇南京博物院主辦,天津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協辦的“青藤白陽——陳淳、徐渭書畫藝術特展”正式開展。據了解,此次特展共展出 73 件書畫精品,全面展示“青藤白陽”書畫藝術的完整面貌與發展源流,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鎮館之寶中唯一一件書畫藏品,全長20米,這是南京博物院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打開展覽。特展將持續 3 個月,票價為100 元。

遊客欣賞20米的鎮館書畫藏品 攝影 顧紅艷
“青藤白陽”,即寫意花鳥畫史上的泰山北斗徐渭與陳淳,兩位大師的傳世作品雖數量不多,但一向被視為民族瑰寶、藝術經典,對後世中國花鳥畫、甚至是整個中國畫的發展産生了深刻、持久的影響。陳淳的作品不帶半點塵俗,筆花墨葉,風姿清朗,揮灑自若而溫雅古拙,水墨淋漓卻又形神整備。徐渭的作品恣肆磅薄,縱橫睥睨,東塗西抹似大刀闊斧,痛快酣暢。

遊客仔細欣賞作品 攝影 顧紅艷
據了解,此次特展分為“活水來”、“浩湯湯”、“天際流”三部分。其中,“活水來”揭示了陳淳、徐渭書畫藝術有 “活水”滋養,即受到吳門畫派、明代院體、浙派以及明代中期在南京地區興起的“逸格”畫風的影響;“浩湯湯”集中展示了陳淳、徐渭的代表作品,其中,南京博物院18件鎮院之寶中唯一的書畫作品徐渭《雜花圖》與天津博物館的陳淳“絕筆”《罨畫山圖卷》將首次合璧完全開卷展出;蘇州博物館館藏的兩幅“青藤”的巨幅作品《咏劍》、《咏墨》也將首次在南博亮相。

策展人龐鷗接受採訪 攝影 顧紅艷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龐鷗認為 “徐渭喜歡用花草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人們印象中的牡丹花是色彩鮮艷的,象徵著富貴。但徐渭筆下的牡丹花就是灰白的。”龐鷗同時表示:“畫作中間非常紛亂的部分體現的則是畫家當時亢奮的繪畫狀態。私底下人們常把徐渭和梵古聯繫在一起,就是因為二者都有一些間歇性精神問題,不是愉人只為愉己,這就是徐渭畫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