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總規修編 請來老外當參謀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南京”建議:保護好文化,多建國際學校
“我很喜歡南京,這是一個讓人覺得有文化,很溫暖的城市,這裡是我的故鄉。”來自澳大利亞的金髮美女Renee説。南京正在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新版城市總規將對南京從現在至2040年的城市發展進行謀劃。8月31日,南京市規劃局總規修編討論會請來了一群特殊的參與者,他們是生活在南京的老外。
城市總體規劃是南京市空間規劃體系的核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土地利用、空間佈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實施措施,對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合理配置空間資源發揮戰略引領和剛性控製作用。
8月31日邀請的10位外籍人士中有在南京高校學習的留學生,有舉家搬到這兒工作生活十多年的“老南京”,還有剛剛在南京開始創業的年輕人。在給城市總規修編提意見之前,他們都不約而同地不吝讚美之詞表達出對南京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
“我去過全世界很多國家,南京的地鐵真的是我見過最高效最方便的。”Frank來自英國,在南京已經生活了14年,還創辦了英文雜誌《南京人》,他喜歡這座城市因為這裡讓他感覺生活品質很高,既有歷史文化沉澱,也有現代化的商業配套,“而且驅車20分鐘就可以看到美麗的鄉村,南京,完美!”
來自韓國的徐大元也是一名“老南京”,南京市規劃局請受邀的外籍人士繪製一張地圖,把自己對南京印象最深的地方地名寫下來,只有他一人是用工整的中文完成這份答卷的。他這樣寫道:“南京包容、從容、悠閒,基礎配套完善,每年都在發生著變化。我生活在常府街附近,南京玄武湖是我常去的地方,南京新街口和南京仙林大學城我最熟悉,印象最深的建築物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的明城墻。”
澳大利亞的Renee甚至稱南京為自己的故鄉。這些外籍人士都表達了對南京的共同看法,這是一座溫暖、宜居且有文化的城市。
對南京城市總規修編,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南京市民”結合自己去過的城市提出了建議。Frank希望能保留更多的老建築,減少老城區開發,留住歷史感。這個意見也得到所有參加活動的外籍人士的贊同。他們在交通出行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建議,比如南京的地鐵站點都有中英文標識,希望同步增加公交站臺的站名英文標識;建議計程車應增加後排座乘客係安全帶提醒,因為在很多計程車上後排座安全帶都被拆掉了。大家對未來的南京,最期待的是多建一些國際學校,“我有很多朋友,他們可能在蘇州、合肥等城市工作,最遠的甚至在江西,但他們會讓妻子和孩子生活在南京,讓孩子在南京的國際學校接受教育。”Louise説,南京很重視軟體開發、科技領域研發,鼓勵創業,要留住更多外籍技術人員,應該在教育配套上加大投入,這樣可以更多地吸引外籍人士攜家人長久居住在南京,參與南京的發展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