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8月,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超70% 南京人經常在朋友圈曬藍天
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藍天刷屏,被彩虹和晚霞刷屏?是的,這就是最近一年南京人朋友圈的常態,隨手拍下水晶天在朋友圈分享。藍天顏值爆表源自空氣品質的明顯改善,近幾年,南京市不斷推進環境品質改善,啟動“水陸空”立體治污,城市環境明顯提升,每一位生活在這裡的市民都真真切切享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空氣品質改善明顯,藍天更多
“沒有P圖,這就是我們大藍鯨的天。”8月22日,市民金女士早上出門上班途中,隨手拍下了抬頭所見的天空。當天,南京空氣品質達到一級優秀,藍天通透,白雲像一朵朵棉花糖,形態各異。金女士發出朋友圈後發現,不止她,打開微信,當天一天都在被藍天和白雲不斷刷屏。
藍天在南京人的朋友圈霸屏已經成了常態,除了藍天,這個夏天的火燒雲、美麗的晚霞和雨後出現的彩虹,都曾當上朋友圈的“網紅”。
藍天、彩霞和彩虹這些自然景色,在環保部門看來,是因為空氣透明度高,空氣中污染顆粒物少才會出現的美景。空氣品質改善,每一位南京人都可以感受到這樣的變化。近幾年,南京的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好成績不斷刷新,根據環保部門的統計數據,2016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比2013年提高了10.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較國家考核基準數下降38.2%。今年1—7月,南京空氣優良率增幅、PM2.5降幅和PM2.5平均濃度等3項指標,均位列全省第一。剛剛過去的8月份,南京收穫了13天空氣品質一級優的森呼吸,1—8月份,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超過70%,PM2.5平均濃度未超過40微克/立方米,為全省最低。
河道整治持續推進,家門口的河變清了
每天早晚,城南的清水塘都是附近居民休閒散步常去的地方,而一年前,它還因為水體黑臭經常被附近居民投訴。如今它的變化很大——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被清理了,岸邊修建了健身步道,水體清澈,水下種植的水草也能一根根清晰地看到。除了控源截污和清淤,清水塘還進行了生物治理,種植可以凈化水質的水草,投放食藻蟲、魚食蟲等形成植物鏈,重建水中生態環境。
2016年,南京市出臺“水十條”,開展水環境整治行動,對全市黑臭河道展開整治,全面提升水環境。去年,南京完成了36條河道的整治工程,今年定下了整治109條河道,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的行動目標。明年,南京還將繼續開展河道整治,消除全市域黑臭水體。截至8月份,今年109條河道的整治任務已經完成超過七成,與2010年相比,全市地表水優於Ⅲ類水質比例提高4.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降低6.3個百分點。今年1—7月,22個省考以上斷面達Ⅲ類及以上比例為63.6%,5個國考斷面實現階段性達標。
強調公眾參與,生態文明成果市民共享
9月2日,南京環保觀察員及志願者組織參觀培訓活動在南京市環保局環保宣教中心舉辦。這樣的培訓活動,環保宣教部門定期都會開展,普通市民走進生態教育館,走進環境監測站,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
2017年1月,南京首批環保觀察員正式“持證上崗”,從招募開始,這項活動得到了眾多南京市民的關注和踴躍參與。環保觀察員職責明確:帶頭踐行綠色生活,用微博、微信等方式關注環保和南京生態環境的變化,宣傳綠色環保理念;圍繞環保法律法規、政策、熱點、難點,對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踐行生態文明的行動和行為發表觀點與看法;隨時使用智慧手機或通過社交媒體,將自己的發現和觀察,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發送給南京市環保局。
除了招聘環保觀察員,南京還給環保公益組織發放資金,支持環保公益項目。公眾在參與環保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