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直面問題 動真碰硬“環保大考”引領淮安綠色發展
中央環保督察
江蘇整改進行時
“自從樓下幾家飯店裝了專門的排煙道和油煙凈化裝置後,我們敢開窗戶了,晚上還能到廣場上跳舞, ‘幸福廣場’真幸福了!”9月初,新華日報記者在淮安採訪時,洪澤區幸福廣場小區居民説。
自中央環保督察以來,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嚴格履行生態環保黨政主體責任,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借助這場“環保大考”,全力推進各項督察事項的落實,直面問題,動真碰硬,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身邊環境的變化。
全面部署 高位推進
據了解,《淮安市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成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責任追究組和整改督導組,全面負責整改工作。對照整改方案和具體問題整改措施清單,記錄挂賬、督辦落實、辦結銷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一線督辦,狠抓整改落實,層層壓力之下,各級領導履職意識空前增強。“督察之後,我們都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幹工作一定要多想想環保。”漣水縣政府主要領導説。
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江蘇以來,淮安共收到群眾信訪舉報案件85起。目前,85起環境信訪問題已辦結銷號79起,需要實施長效管理的1起,需要繼續整改的5起,整改完成率達94.1%,反饋的重點環境問題已落實長效舉措。
立查立改 取信於民
“企業關停,老闆被刑事拘留,還處分了8個人。”這則關於漣水縣綠源鋁塑再生有限公司的消息,2016年在淮安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綠源鋁塑是當地一家有名的鄉鎮企業,曾因擅自改變産品和生産工藝,生産中有異味排放,被兩次責令停産整治。2016年7月,該企業被依法依規採取“斷水斷電、拆除設備、清除原料、恢復原貌”等措施,成為淮安接到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群眾信訪舉報件後,首個“不護短、不怕醜”,動真碰硬嚴厲查處的事件,起到了很好的威懾作用。
據統計,自中央環保督察以來,淮安共關閉企業383家,其中畜禽養殖243家、化工企業29家;整治各類企業1766家,其中化工企業115家、畜禽養殖1554家;壓縮圍網養殖面積7900畝;實施垃圾治理項目100個;省下達的4條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完成工程量的27%;疏浚河道199條,村莊河塘961面;實施VOCs整治121家;關停整治鍋爐206台;排查環境隱患356個,已治理完成321個,實施處罰決定223件。
強化監管 完善機制
借助環保大考,淮安立足長效,力求從全局上謀劃,為綠色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據了解,淮安在全省率先以新指標頒布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明確“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生活、生態制度、生態文化”六大領域九項任務35個考核指標,擬組織實施62項重點工程項目。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生態文明理念顯著增強,綠色發展水準顯著提升,污染排放總量顯著下降,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努力建設“資源持續利用、生態環境良好、政府廉潔高效、人民幸福安康、城鄉安全整潔、群眾滿意度高”的美麗淮安。強化環境執法監管,落實“雙隨機”抽查制度,實行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高效聯動,落實差別化環境價格政策,被評為黑色等級或連續兩次被評為紅色等級的企業,企業排污費在現行基礎上加收1元/立方米。
淮安市“263”辦專職副主任王成明告訴記者,本著立足全面改善,完善長效機制的原則,淮安以“263”專項行動為抓手來鞏固提升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效果,今年將實施項目229個,總投資151億元,完成減煤21萬噸,關停化工企業35家、轉移2家、升級14家,完成34條河道生態清淤,配套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的小區達到10%,完成19條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壓縮網圍養殖1萬畝,對113個項目實行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全程式控制制,確保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空氣優良天數明顯增多,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整治,優於III類水的河道數量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