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挖出運能潛力 ——大數據“再造”一條蘇北新運河
全程404公里的蘇北運河,是全國除長江以外等級最高、經濟社會綜合效益最好的幹線航道,一直擔負著華東地區“北煤南運”和建材運輸主通道的任務。在全國近千座船閘中,蘇北運河航段內船閘的船舶密度、船舶通過量、貨物運量均為“中國第一”。
如此高的貨運量,唯此一條的蘇北運河“壓力山大”。憑藉智慧化管理、調度系統的逐步應用,蘇北運河的通航效率進一步提升。2017年上半年,蘇北運河貨物運量1.51億噸,一條河完成的貨運量佔江蘇全省各種方式運輸總量的13.9%;以佔江蘇全省幹線航道1/6的里程,完成了江蘇全省水路貨運量的2/5。
過閘不上岸 “船訊通”成船民新寵
曾幾何時,過閘繳費對於船民來説是種煎熬。“先要把大船上的小劃子放下水,這個環節就要花四十幾分鐘,到岸、排隊、繳費,平均要消耗兩個多小時,更不要提烈日暴曬,雨天一身泥水。”回憶起過去過閘繳費的費時費力,“蘇徐州號898”的船老大段廣好頗感心疼。如今,隨著“船訊通”手機軟體的普及應用,那種原始的過閘方式已成為歷史。
為保證船舶與船閘信息準確、實時無縫對接,打通蘇北運河水上運輸服務“最後一公里”,蘇北航務處於2015年4月組織開發了“船訊通”APP,免費向船民安裝。船員通過“船訊通”手機軟體,可以查詢蘇北航務處推送的蘇北運河全線各船閘待閘情況,待閘船舶可以查詢本船登記號、登記隊列、當前放行登記號、等候船舶排隊號,以及查看通航水深、調度檔位圖、停航信息和礙航事件等綜合信息,並可通過一鍵按鈕評價船閘服務品質,一鍵接通相關運調等管理部門進行諮詢、投訴。
8月21日9時,“船訊通”新增的“電子申報與手機繳費”功能在施橋船閘下游遠調站正式上線試運行。9時52分,等待過閘上行的魯濟寧貨6898船主手機介面出現“您船已成功繳費!”“請在待閘停泊區按序停靠,等待調度指令。”這標誌著蘇北運河“船訊通”手機APP軟體新增“電子申報與手機繳費”功能試運行成功,實現了電子申報、閘費繳納、服務評價、待閘信息、一鍵通、過閘軌跡、誠信檔案、通航公告功能的全覆蓋。電子申報與手機繳費功能的正式開通,讓船民真正實現了“一機在手,全程暢行”。同時,“船訊通”服務也正向物流前端的貨主、港口延伸。
如今,“船訊通”軟體已經被安裝在31628台手機上,使用率達100%。據船閘管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船員評價平均滿意度94.66分,綜合滿意率達97.12%。在大量船舶待閘嚴峻的通航形勢下,船員滿意評價達到了歷史新高。
智慧監管 機器人不間斷排查隱患
測量水位、水速、風速,預報天氣狀況,處理緊急事故……採訪中,《江蘇經濟報》記者了解到,蘇北運河工作人員平時要做的工作非常繁重。蘇北運河寶應航道站副大隊長劉健告訴《江蘇經濟報》記者,以前,他們採集浮標數據,需要四五個人協同作業:先開車到浮標所在位置,然後租賃民船下水採集,遇到惡劣天氣更是“危機重重”。寶應到泗陽段是他們負責的區域,單趟就要一整天,晚上得住在外面。
如今,多功能浮標的應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作業強度。該系統採集航標、流速、水位等相關動態信息後,能對數據進行存儲、分析、自動報警,並將數據匯總上報,工作人員只需根據其使用情況進行相應的調試即可,採集效率和成本都得到了壓縮。
像多功能浮標這樣“高大上”的裝備還有很多。借助徠卡機器人測量儀器,蘇北運河實現了對大壩、橋梁等結構物外部形變和三維空間位置變化量的自動化安全監測,可以在船閘大修期間,對船閘閘室墻進行24小時不間斷觀測,為監測項目降低了投入和使用成本;針對船閘安全管理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蘇北運河引入了無人機管理,無人機靈活機動,作業的同時能夠拍照,將現場視頻畫面實時傳回管理人員手中,為加強船舶管理、維護航道秩序、排查安全隱患提供了信息和數據支持。
多功能電氣測試儀、中海達測深儀、航道旁側聲吶水下障礙物掃測……越來越多智慧設備的投運,讓蘇北運河的監管效率不斷提升,成本逐步下降。
大數據調度 新增一條運河運能
“新挖一條運河,成本太高,對環境也有不利影響,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提升運能?我們將目標對準了大數據。”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蘇北航務管理處處長黃岩告訴《江蘇經濟報》記者,管理處近年來大力發展大數據的收集、分析系統,建成一網(蘇北運河高速光纖傳輸網絡)、一庫(蘇北運河綜合數據庫)、一圖(蘇北運河電子航道圖)、一平臺(蘇北運河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蘇北運河全線鋪設了光纜,建成了運調指揮中心,10個梯級間無障傳遞數據信息。該處啟用大數據輔助決策,根據船閘通過能力、航段區間錨地情況、港口碼頭分佈實際、船舶流量情況,統一調度,科學調配相鄰航段船舶流量。
黃岩介紹説,通過計算機智慧排檔,閘室平均利用率由70%提高至80%以上,船閘年通過量提高5%以上,年通過能力可以提高1000萬噸,相當於又挖了一條四級以上幹線航道。智慧調度系統的運用,讓單個梯級船閘的單日船舶通過量超百萬噸成為常態。今年,施橋船閘已有30次單日船舶通過量超百萬噸。9月6日,邵伯船閘船舶通過量108萬噸,時隔77天再次刷新全國內河船閘日船舶通過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