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半年對5015家企業實施環境安全隱患排查 江蘇:“哨卡”前移加強風險防控
“江蘇省在5015家重點環境風險企業進行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查出4774家企業一般環境安全隱患6904個、125家企業重大環境安全隱患170個,其中64家企業105個重大環境安全隱患,按職責分工移交安監、消防等部門。目前,一般環境安全隱患絕大部分已經整改到位。”9月中旬,江蘇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向《新華日報》記者報出今年上半年江蘇全省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成績單。
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江蘇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結構性、區域性環境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環境風險較大。”為此,江蘇省以更大力度繼續推進以增強企業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為核心的企業環境安全達標建設,深化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試點,切實加強應急實戰演練,力求從根本上減少風險源。
上半年,江蘇省對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藥類、石油與煉焦、電鍍、印染、電子、危廢品處置等重點行業5015家重點環境風險企業進行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在排查的基礎上,更新完善了突發環境事件風險企業數據庫,將重點管控的5015家企業全部納入管理。通過數據庫,可全面查詢企業環境風險物質種類、數量以及重點敏感保護目標數據,集成突發環境風險事件風險評估、應急輔助決策等功能。
針對環境風險企業體量大、基數高、類型雜的環境風險特徵,2013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提出以增強企業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為核心的企業環境安全達標建設,截至2016年底已組織完成2000余家重點環境風險企業的環境安全達標建設,江蘇全省企業風險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全面啟動“八查八改”專項行動,在企業自查自改的基礎上,由環保部門組織專業機構、行業專家用3-4年的時間為全省較大、重大環境風險等級企業做一次拉網式全面綠色體檢,查找環境風險病灶,開出綠色診療方子。目前,“八查八改”現場核查率已達57%。
根據環保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要求,江蘇省環保廳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縣級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試點,從區域環境風險源、環境風險受體脆弱性、環境風險應急管理能力等3個方面,全面梳理區域環境風險特徵,提前做好防範工作。
開展區域風險評估,是跳出單個企業孤立的點源評估,從面上整體把握行政區域風險的有力舉措。通過評估,可識別出區域內重點環境風險源和高風險區域、現有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管理能力的薄弱環節,並基於此有針對性地制定落實風險管理方案和實施計劃,評估結果可服務於行政區域環境應急預案的編制,實現區域環境風險的精細化管理。
試點過程中,在國家統一的區域風險評估導則方法尚未發佈的情況下,江蘇省環保廳率先研究制定《江蘇省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方法》,為進一步規範做好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
3月30日,揚子石化烯烴廠發生一起丙烯泵火災事故,當天17時30分接報後,環境應急工作人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並會同安監、消防等部門及化工園區共同開展應急處置。應急人員在對現場及周邊大氣和水環境進行監測的同時,現場巡視、督促企業的處置工作,確保應急處置期間所有消防廢水均收集在應急事故池和雨水收集池內貯存,並要求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後排放,確保不對外環境産生明顯影響。
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是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的本職所在。近兩年,面對突發環境事件數量雖保持平穩但類型複雜化、潛在環境危害性和社會影響大的新特點,江蘇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嚴格落實24小時應急值守、隨時保持應急戰備狀態,及時、妥善、高效地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工作。
據統計,2017年該中心共接報和處置可能對環境産生影響的突發事件信息28起,其中被認定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的佔比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2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