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屆全球服務貿易大會專家建言:加快轉型 爭做規則制定者
9月14日,首屆全球服務貿易大會在南京開幕,世貿組織高層、世界500強高管以及業內知名專家學者等齊聚南京,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出謀劃策。
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升。“2016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突破5萬億元,同比增長14.2%,中國市場吸納了近1/10的全球服務出口。我國服務貿易佔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11年的10.3%上升為2016年的18%。”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認為,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成為我國外貿平穩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在我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融入全球價值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雖然規模不斷擴大,但相比發達國家,我國服務貿易的品質卻並不算高。畢馬威中國主席高級顧問邵偉指出,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薄弱環節,“一是發展層次比較低,處於價值鏈的低端,主要靠低成本競爭來承接一些國內和國外的業務;二是發展結構不合理,尤其是生産性服務業,與我們廣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較大距離;三是品牌的影響力較小,在國際上缺乏以品牌價值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商業化運營的企業品牌。”
如何打破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遇到的制約?“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啟動了國際服務貿易協定等一系列談判,我國在國際貿易協定中的話語權還有待加強。”邵偉説,到2020年,我國服務業的佔比將達到56%,現在的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的服務進口商,也是世界第三大服務出口商,面對全球服務貿易的複雜環境,我們不僅應該把貿易量做上去,還應爭取做貿易規則的“制定者”,在貿易體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服務貿易方面卻沒有特別大的品牌,這和中國整個經濟體的地位,和中國整個價值鏈在全球所處的位置是極不匹配的。”美國花旗集團全球副總裁恩斯特·高德曼説,品牌是企業實力的呈現,品牌好,意味著交付能力強、品質高。中國需要建立知名品牌,在品牌和聲譽建設上深耕和加強。此外,中國在建設品牌的同時,還需要同步加強對知識産權的保護。
目前,江蘇省在全國服務貿易中居於第四位,僅次於廣東、北京和上海,南京在全國3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中,綜合評價居第一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鋼認為,江蘇作為發達省份,發展服務貿易的基礎良好,應繼續大力推動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不斷做大服務貿易的規模,推動服務貿易領域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轉變,從而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