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屆江蘇版博會碩果纍纍 43家企業簽訂1.23億元版權貿易合同
43家企業簽訂版權貿易合同,總金額達1.23億元,另有20多家企業達成版權合作協議,3天內各類版權産品交易額438萬元,入場參觀人數超過3萬人。9月16日,2017江蘇(南京)版權貿易博覽會圓滿落幕。博覽會取得了驕人成績,更打造了集聚優質版權資源、促進版權成果轉化、開展版權專業研討、傳播版權相關知識的“四個平臺”。
文化創意是版權産品靈魂
相框裏的馬達加斯加菊石訴説著1.5億年來的滄桑巨變,雲錦版蒙娜麗莎臉上的微笑織進東方神秘,海鹽製成的各類鹽雕讓人驚嘆勞動人民的心血智慧,青凝如黛的宜興青瓷宛若閨秀典雅動人……走進南京國際展覽中心1.48萬平方米的展區,琳琅滿目的文創精品令市民朋友大飽眼福,宛若置身文化藝術的“大觀園”,這些優秀版權創意産品,充分體現了版權在文化産業中的核心資源作用。
本屆版博會的14個區域展區和8個專業展區,匯聚了江蘇全省各地各行業擁有自主版權的創意産品,可以説是江蘇省特色版權精品的“大聚會”。以南京展區為例,按照文化創意産品、影視出版閱讀、文化傳承與印刷、版權保護服務、藝術與演藝等五大板塊,組織了35家單位參展,集中呈現“文化金陵,創意之城”的魅力。書籍設計師朱贏椿用“蟲子物語”的創意設計形式表達生命哲學的一系列展品吸引了不少文藝愛好者駐足。簡潔留白風格的瓷杯、布袋、信箋、T恤,以及為品牌聖迪奧設計的女鞋,都是朱贏椿在《蟲子書》自有版權基礎上設計開發的一系列衍生品。朱贏椿認為,“記錄蟲子痕跡”的設計形式,使自身的哲學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表達:“萬物有靈,看似渺小的蟲蟻一樣值得人們敬畏!”
另外如蘇州的絲綢、南通的紡織、連雲港的水晶、鹽城的鹽雕工藝品、泰州的木雕等等,每一件版權作品都體現了獨具匠心的文化創意,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江蘇的文化競爭力。
貿易是版權産業發展核心
版權貿易是版權産業發展的核心動能。版權中的財産權只有被廣泛授權和轉讓,充分參與到經濟活動中來,才能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和財富資源。近年來,江蘇省版權交易市場日趨活躍,交易品類日趨齊全,交易規模日趨擴大,産業發展充滿活力。本屆版博會各類版權産品交易額438萬元,43家企業簽訂版權貿易合同,總金額達1.23億元,充分體現了江蘇版權貿易的實力和活力。
“冰箱磁貼20元一個,買二送一!”在昆山展區,陳列著以崑曲經典人物為原型的人偶、磁貼的展臺人頭攢聚,精巧的設計再加上親民的價格,引得不少市民競相購買。鎮江的“杏園雅集”系列、南京的文創大觀園、徐州的尚文堂,在這些展臺裏,即使是標價幾十元的杯墊,也不乏顧客問津。“這些別出心裁的文創産品,已經成了年輕人彰顯個人價值觀的文化符號。”紫金文創執行董事鄭禮衛説。
除了平價文創,像呂梁硯這樣價格較貴的産品也備受目標消費群體的喜愛。呂梁硯展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僅15日,硯臺的銷售額就逼近兩萬元。而在泰州一家主打手工傢具製造的木業公司展臺處,一張標價5.8萬元的桌子早在15日上午就被客戶預定了。該公司董事長何女士還向記者講述了一件趣事:一位顧客看中了何女士親手設計的一盞復古檯燈,生怕何女士不忍割愛,放下錢就忙不迭地把檯燈捧走。
為了充分利用版博會平臺實現版權成果轉化,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在佈置下屬出版社展臺時非常注重挖掘品牌效應,上架的書籍,要麼是銷量較好的大眾讀物,要麼是具備版權貿易潛力的作品。展會期間,香港中華書局的出版人特意來寧,看中了《中國文化二十四品》叢書、《中國價值》等書籍,當即與鳳凰簽下了版權貿易合同。
保護版權應該是社會共識
了解版權、尊重版權、尊重創新,本屆版博會舉辦了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活動,吸引人們廣泛參與,並舉辦各種論壇、研討會、培訓班,促進行業交流,在全社會倡導版權意識。
一家主打兒童全腦教育的機構開設的彩鉛繪畫課堂,吸引了十幾位小朋友拿起畫板和鉛筆來作畫。看到孩子們完成的一幅幅頗有靈氣的繪畫作品,一位圍觀的家長很有觸動:“這屆版博會太讚了!小朋友們不僅能欣賞還能體驗,這樣潤物無聲的審美教育,比家長説一萬句都強!”為期3天的版博會上,3萬觀眾欣賞了版權快閃舞、版權作品秀、紫砂表演、青瓷製作、剪紙製作、雲錦織造、油畫繪製、木偶演出、cosplay等活動,參與了各種體驗活動,如VR展示、虛擬騎行、有獎問答、化石考古等。另外還有現場教學,如瓷刻技藝、刻經印刷、鑒寶教學、皮雕培訓、陶藝培訓、烙畫製作、紫銅書籤製作等。
“版權”距離我們生活究竟有多遠?版博會上,南京市版權保護協會秘書長陳鄂表示,“版權”其實就在大家身邊,你寫的作業、畫的畫都可能會被侵權。陳鄂告訴記者,由於信息獲取便捷,侵權成本較低,目前網絡盜版是對版權保護衝擊最大的一種侵權類型,尤其是文創産品,一旦有了名氣,抄襲者就會蜂擁而至。陳鄂認為,如果不對這些侵權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中國的創新精神將受到壓制。版博會主辦方表示,希望本屆版博會促進全民提高版權意識,加強自我保護,讓保護版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