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這樣一條消息刷屏:浙江金華金東區實驗小學發佈公約叫停“家長簽字”,稱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
一所普通小學發佈一條消息,居然引發全國網友共鳴,顯然,話題戳中了家長們的痛點。所謂家長簽字,不僅是拿筆寫上名字那麼簡單,而是意味著密集的短信、微信通知,對書面和口頭作業的檢查把關,對各種課內課外任務的執行和反饋……家長為叫停簽字鼓掌,既是重重壓力下的情緒宣泄,也是家校分工日益失衡的真實寫照。
某著名家長論壇上有個話題年復一年經久不衰:孩子考上了××小學,有必要全職陪伴嗎?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生活條件好了,家長們對教育更加重視了;另一方面則是學校大力強調家校互動,從家庭作業到家長作業任務不斷加碼,讓人感覺到“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一個家長辭職回家”。越是名校,對家長的要求就越多、越高,讓人壓力山大,力不從心。而種種任務最後落實到一點上,那就是“簽字”,於是簽字也就成了家長最感無奈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問題關鍵在於,究竟哪些是老師的責任,哪些又是家長的義務?金華金東區實驗小學發佈的公約中,要求老師在佈置作業前先自我提問:一問沒有家長的協助,學生能否獨立完成作業;二問對作業的評價,是否完全從學生的標準設定;三問老師在作業批改中,是否得到學生學習狀況的真實反饋。這三問實際上是對家庭作業的定義和範圍界定,即作業必須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其評價標準要與年齡年級相符,同時老師必須將批改作業當做獲知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渠道。
為家庭作業立下標準,從一個側面厘清了家校雙方的責任義務。作業是學校知識學習的延伸,其重點、難點只有老師最清楚、最擅長,家長做起來往往事倍功半,不僅作業是這樣,與知識學習相關的一切都是這樣。作為家長,當然要參與學校教育,與老師密切互動,但主要體現在生活照顧、氛圍營造、習慣培養和思想幫扶上;涉及到具體的知識內容,老師和學生才是主角,家長不該也不能越俎代庖。
金東區實驗小學叫停家長簽字,是學校教育責任的回歸,希望這股清流能喚醒更多的學校和老師,在教育中拿出更多的責任擔當。與此同時,70後、80後家長們也該認識到,當下的教育環境、社會發展都與三十年前有天壤之別,那時的“放養”模式放在今天不再適宜,老師和家長都應藉此事重新審視家校分工,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找準自身定位。解決好“養與教”的問題,才能形成合力,保證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