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抗戰時期防空經驗總結首次展出 由時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在南京淪陷後撰寫
9月18日上午10點,南京試鳴防空警報,警示和教育人們“勿忘國恥,不忘憂患”。當天民進南京市委“抗戰時南京遭轟炸最早經驗總結”史料展上,由南京市方志辦發現的抗日時期南京第一份防空經驗總結首次完整展出。據悉,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關於抗戰時南京遭轟炸的經驗總結。
這份防空經驗總結由南京民進元老、時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撰寫,1938年3月初發佈,題為《在京四個月空襲的經驗》,當時距南京淪陷還不到3個月。經過南京市方志辦研究人員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全面歸納南京淪陷之前防空鬥爭經驗的總結。
80年前,侵華日軍對於南京平民的暴行,其實從1937年8月15日日軍航空兵首次轟炸南京時已經開始。從這一天起到12月13日南京淪陷當天,近4個月裏,侵華日軍航空兵對南京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無差別”轟炸。南京市區平民生命財産受到了嚴重損失。
面對災難,南京軍民齊心協力進行了英勇的防空鬥爭,通過修築防空設施、及時進行消防和救護等措施,努力減少日軍“無差別”轟炸下的損失。吳貽芳在日軍轟炸南京期間一直堅守崗位,南京淪陷前的1937年12月3日,她才率領師生撤出南京市區。在這期間,吳貽芳親眼見證了日軍轟炸的殘暴,也親眼看到了南京軍民進行防空鬥爭的成果。
12月3日,她率師生從下關乘輪船撤退時又遭遇日軍轟炸。當天轟炸時“同胞們在流血死亡”的悲劇成為吳貽芳深刻的記憶。1938年初,吳貽芳在四川成都主持遷校後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務。當時國民政府交通部的成都廣播電臺定期邀請知名學者通過廣播演講。1938年3月上旬吳貽芳成為首批演講學者之一。她在選擇演講主題時,考慮到當時大後方人民群眾對於空襲“尚少認識”,於是將自己在南京經歷近4個月空襲的經驗系統歸納後通過廣播進行了報告。很可惜的是,這一史料幾十年以來一直塵封在四川的歷史文獻裏。
為了讓南京市民可以更好地熟悉這篇珍貴史料,民進南京市委舉辦的此次史料展詳細介紹了吳貽芳總結空襲經驗的歷史背景,並將《在京四個月空襲的經驗》全部文字釋錄出來予以展示,讓參觀者可以更快捷讀懂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