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江海生態資源優勢轉換為發展競爭優勢 生態南通:江風海韻入畫來
風從海上來,韻自江中出。金秋時節,走馬江海交匯的南通,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江風海韻,讓人真正體味到什麼是“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把她在夢中留”。
“江風海韻是南通最靚麗的城市名片,無論是建設上海北大門,還是創新重構江蘇‘1+3’功能區,都要求南通把獨特的江海生態資源優勢轉換為發展競爭優勢。”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説,在“兩聚一高”進程中奮力把“潛力股”拉升為“績優股”,南通必須走綠色發展路徑,不僅要有跨越躍升、振翅領飛的速度,更要有天朗氣清、綠色和諧的生態亮度。
一支綠筆,描繪江風海韻生態底色
軍山南麓,層林盡染,草木繁茂。“沒想到這裡居然有這麼多生態物種,簡直就是江海平原的生物基因庫啊。”9月15日,南通工學院園林園藝係師生前來進行物種普查,一頭鑽進密林之中,董家欣同學連呼意外。
“這裡將形成一片102公頃自然生態保留區。” 南通市環保局局長孫立新介紹,地處南通新城區南片的軍山南麓生態環境豐富,是南通市區一處難得的生態自留地,目前該片區植物調查與生態保護規劃已經通過評審,最快5年內,軍山南麓將成為800多種動植物休養生息的“世外桃源”。
主城區保留下“生物基因庫”,得益於南通堅守生態文明高地,堅持用一支綠筆劃定生態紅線,科學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
9月15日,南通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兩大決策同步出臺,創造性地健全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形成多元共治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彰顯出該市對打好生態環境保護硬仗的決心。
南通有1845.92平方公里區域被納入生態紅線保護區,佔比達23.07%。今年,南通被住建部列為新一輪城市總規編制試點市,啟動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南通將按照試點要求,劃定全域生態控制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為城市發展留足“生態空間”。
“生態空間就是成長空間。”南通市長韓立明説,自然生態環境不可複製、難以再生,經不起揮霍,“城市建設必須重視生態、提升內涵”。南通以“263”專項行動為抓手,紮實改善生態環境品質,以結構調整“傷筋動骨”推動環境保護“脫胎換骨”,加快向綠色轉型。
鐵腕整治,不用“金山”換“青山”
9月16日,站在通呂運河綠廊疊水廣場,一幅生態水美畫卷盡收眼底。
通呂運河開鑿于南宋年間,西連長江,東抵黃海。近代南通工業起步早,通呂運河旁曾遍佈工廠、碼頭,一度飽受污染的傷痛。
如何把當前環境敏感期變成生態建設的加速期、環境品質的改善期,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南通從鐵腕整治入手,促進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宜業、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南通市上下必須用硬招數啃下‘263硬骨頭’,打響‘三河三行業’整治攻堅戰。”近日,南通召開 “三河三行業”整治動員會,計劃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
“三河”指如泰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全長295公里,是南通水網的主要連接河,生態環境脆弱、水質總體不佳;“三行業”指南通傳統的化工、印染、鋼絲繩行業,多數企業工藝落後、能耗高、污染大,産生了南通市一半的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和重金屬排放。其中, “三河”貫穿39個鎮,兩條經過南通主城區,沿線人口密集、企業密布,僅排口就有560余處,一半以上沒有批准手續,存在各類違建1420多處,侵佔岸線128公里;“三行業”涉及企業1000余家,主營收入佔到全市近20%。
“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時候。”韓立明表示,無論多大的項目,只要碰觸生態紅線,就得請它走;只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就不能走上簽約“紅地毯”,富了經濟不能臟了水土。
南通決策層認定,開展“三河三行業”整治,是提升城市品質和競爭力繞不開的命題,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打贏這場攻堅戰。“守護江風海韻,南通絕不用‘金山’換青山。”
三城同創,激情彈奏江風海韻
站在海港引河新建的觀陽橋上向北眺望,兩岸如詩如畫,綠廊建設如火如荼。“相比濠河,綠廊的格局更大,景色、視野開闊得多。”家住引河沿岸紫東南苑小區的夏玉敏説,晚飯後來引河綠廊走走已成了她的習慣。
海港引河的變遷,是南通奏響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宜居宜業花園城市“三城同創”號角的一個音符。
從2016年起,通過3年努力,開展增綠、清水、暢通、便民四大行動,整合“五山”與沿江岸線生態資源,大力推進景區東延、西拓,擴大景區生態空間。建成10座市級公園、8座區級公園以及60個小遊園。構築城市週邊“綠色屏障”,塑造城市道路層次分明的綠化景觀,建成城市綠道不少於60公里。新增郊野森林面積2500公頃以上,為市民親近自然提供天然“氧吧”。強勢推進通呂運河、海港引河景觀帶等“兩河兩岸第二生態圈”建設,全力凸顯濱江特色,規劃啟動長江及重點河流岸線生態改造工作,著力打造水秀可近、岸綠可親的濱江風光帶。
“上海北大門建設和揚子江城市群打造,對南通如何守護江風海韻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陸志鵬介紹,南通市正在主動呼應上海把崇明島建設成世界級生態島的決策部署,積極響應江蘇省委、省政府打造揚子江城市群的最新戰略,在長三角發展大局和格局中找準定位,以生態綠色為引領,把南通沿江建設成生態風光帶、科技創新帶、現代農業示範帶和生態城鎮帶,努力打造上海生態“北大門”、揚子江城市群綠色門戶。
如今的南通,空中俯瞰如綠色長卷次第打開,處處鬱鬱蔥蔥,江風海韻令人賞心悅目;近處感受綠地廣場星羅棋佈,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宜居之美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