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海:科技創新帶動硅工業振興

晶海洋半導體材料車間。 張開虎攝
“東海水晶甲天下”,連雲港市東海縣水晶資源、石英資源儲量均居全國前列。這裡不僅有閃亮的水晶,更有通過科技創新而生機勃勃的硅工業。
走進位於東海高新區內的晶海洋半導體材料(東海)有限公司生産區內,一台台機器不停地運轉,工人們忙碌地穿梭在車間內。“今年整體不錯,都是在滿負荷生産。”負責産品生産的負責人張書洲笑呵呵地説。作為晶澳東海基地組成部分的晶海洋半導體材料(東海)有限公司,主要生産太陽能電池級多晶硅錠及多晶硅片。近年來企業致力於改進生産工藝、提高産品品質、增強創新能力,使産品向高端化和終端化發展,建有江蘇省(晶澳)太陽能光伏硅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聚了一批晶體生長、光伏材料、冶金、物理等專業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技術研發人員,年平均技術研發投入佔比達到4-5%,投入金額最高時達到3000多萬元。目前,集團出口馬來西亞的多晶硅産品光電轉換率在18.7%左右,用於國內企業的多晶硅光電轉換率達19.1%,而單晶矽産品的光電轉換率已達到21-22%,在國內處於領先水準。
東海縣擁有石英儲量3億噸,純度達99.88%以上,獨特的硅資源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硅工業落戶。經過近20年的發展,硅資源加工業佔到東海縣工業經濟的50%。“但還有一些企業存在産品粗放、市場佔有率低下現象。”面對500多家硅工業企業發展不平衡現象,東海縣硅産業局局長陶士振直言。
東海縣也深刻地認識到,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轉型升級時期,必須以創新驅動,方能不斷提升企業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才能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硅産業發展新路。為此,該縣從著力振興硅工業入手,形成了“堅持戰略性新興硅産業為引領,提升中高端硅産品供給能力,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硅工業體系”的創新發展路線圖。在集科研、生産、銷售為一體的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導産品有高純石英砂、石英管(棒)、大口徑石英擴散管、石英坩堝等産品遠銷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與飛利浦照明、GE照明、歐司朗等國內外電光源領先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合作關係。為保持自身的技術領先地位,該公司建立了江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江蘇省石英材料工程中心、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並取得CNAS認證的檢測中心,擁有自主研發的石英管製造及石英砂提純核心技術,擁有2項發明專利及21項實用新型專利,是國內首家實現高純石英砂量産技術突破的企業,可以規模化生産雜質含量小于15ppm的高純石英砂,成為全球少數幾家掌握高純石英砂大規模量産技術的企業之一,打破了國際廠商對高純石英砂産品的壟斷。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為把科技創新成為引領東海硅工業振興發展的第一動力,東海縣建立了硅産業科創中心,作為中心重要機構的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産品品質檢測中心主持申報的“基於硅資源深加工的電子級硅材料標準研究、高純二氧化硅檢驗技術改造、硅材料産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項目先後獲得江蘇省科技廳立項、國家質檢總局技改專項及國家火炬計劃列項,參與起草2項國家標準、主持起草3項國家標準和9項行業標準先後發佈實施。中材高新石英陶瓷坩堝産品附加值較一般同類坩堝高出30%;海藍公司自主研發的專利“一種球磨機”和“一種溢流罐”生産的碳化矽微粉,不僅具有耐高溫、耐腐蝕和耐磨削力等特性,而且粒度分佈均勻、微粒形狀好,可實現大批量指定段晶體材料精細微粉生産;弘揚石英的“連熔法生産高純度光纖用石英外包管關鍵技術”和盛昌照明的“自恢復保險絲用直徑3mm石英玻璃管研發”等科技項目榮獲2016年度“中國好技術”。
在科技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東海硅工業正迎來一派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