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化科技支撐 深度融合應用“科技強警”保障南京平安

南京市警方推出的微警務系統,讓市民使用手機微信就可報警、辦理相關手續等。 吳彬 攝
8月,《2017國內旅行者票選國內最安全城市》榜單公佈。在由數百萬旅行者選出的“國內最有安全感十大城市”中,南京名列其中。
“最安全城市”如何鑄就?南京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孫建友表示,近年來,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快速發展,南京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因勢而動,走在了全省前列。南京公安制定出臺了《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並聚全警智慧成立南京公安研究院,打造“警務大數據實戰應用中心”,一系列科技強警創新品牌迅速出現,在預防打擊犯罪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應急處突、便民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同時,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和江蘇省公安廳的部署要求,南京公安依託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切實提高十九大安保工作的實戰效能。
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成立公安研究院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2015年,南京市公安局在“全局創優、萬警創新”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基礎上,率先研究制定了《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雲計算、安防、網絡政務、“互聯網+”等領域,53個重點建設項目為“科技強警”保障南京平安指明瞭方向。
為確保“十三五”規劃頂層設計落到實處,2016年5月,南京市公安局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創新成立了全國首家城市一級公安研究院。按照“內研外聯”發展理念,突出“數據警務”、“智慧警務”和“互聯網+警務服務”的公安科技信息化發展重點,目前已與60多家國內一流企事業單位開展深度技術合作和人才培養交流,聘請了市局警務科技信息化專家人才100余人,特聘了5名國內著名科技專家,自有人才團隊50余人,合作團隊約300人。南京公安研究院還與社會安全風險感知與防控大數據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共建公共安全大數據模型與技術研究中心,同時與一體化指揮調度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決定聯合建立和運作“智慧指揮調度技術研究中心”。
南京市公安局警務綜合應用平臺,以感知網絡的布建和信息資源的匯聚採集為主要內容,建立大數據條件下的開發互通、資源共享、融合應用的南京公安信息化新生態。截至目前,已開發完成148個系統軟體、2532個實戰模組,為打擊犯罪、安保處突、便民服務等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保障。
在基礎網絡建設上,南京如今也擁有了具有公安自主産權的主幹光纜累計近500公里的“信息高速公路”。作為“雪亮工程”全國重點支持城市,2017—2019年,南京還計劃新建升級5.1萬台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設備。
創新大數據運用,打擊破案見實效
2017年以來,南京市公安局以“一中心、三平臺”為總體框架,突出警務大數據中心建設,在公安網內著力打造面向全警種應用的“警務大數據實戰應用中心”。該中心已于7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投入警務實戰,正在將以往單一、分散的“死數據”變成“活資源”。
作為警務大數據實戰應用中心的一項功能,人像比對應用系統為打擊破案提供了有力幫助。市公安局專門建設了人像照片庫,可成功實現照片比對、一鍵上傳、一鍵搜索等功能。2017年2月28日,南京市公安局科信處與刑偵局聯手,正式應用人像比對應用系統,在試點應用初期的短短一小時內,成功比對、確認了9名未抓獲犯罪嫌疑人,取得了良好的實戰成效。
預防通訊網絡詐騙,“金陵網盾”顯神威
2017年以來,不少市民上網時發現,登錄一些網站會出現這樣的頁面,上面寫著“南京市公安局提示您,已阻止訪問該網頁”。“這個時候您最好不要再繼續登錄這個網頁了,因為這個網頁存在安全隱患,已被‘金陵網盾’攔截。”南京市公安局有關人士表示。
近年來,全國通訊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2016年南京發生的通訊網絡詐騙案件中,網絡詐騙案件約佔整個通訊網絡詐騙案件的66%。為把網絡詐騙犯罪攔截在行為實施之前,今年1月22日,“金陵網盾”網絡欺詐預警攔截系統正式上線。這是市公安局聯合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為網民築起的一道強有力的“網絡防線”。
“金陵網盾”網絡欺詐預警攔截系統包含網絡地址實時識別、惡意網址及時提醒、訪問攔截有效處理、數據統計隨時查看四大功能模組。“金陵網盾”上線後,南京網絡詐騙案件得到有效壓降。經統計,截至目前,“金陵網盾”共攔截提醒用戶2.97億次,日均攔截提醒139萬次。從系統上線至今,全市發生的網絡詐騙案件同比下降39.3%。
“微警務”幾度升級,在線服務超兩千萬次
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著眼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公安工作融合發展,南京公安從2015年網下窗口辦理量超過1600萬次的服務項目中,篩選出群眾“最關心、最貼心、最直接”的26項高頻次需求,精心設置功能模組,最大限度提升南京公安“微警務”服務效能。
目前南京公安構建了一整套手機在線警務服務體系。比如,新生嬰兒出生登記,市民不出産房即可完成戶口申報;在輕微事故快處中,用戶按照提示輸入現場照片等相應信息後,就可申請遠程定責。此外,南京公安“微警務”平臺上線了全市各派出所、警務工作服務站等警務機構和各警種、分局服務網點信息,並可以查看業務辦理量,導航指引群眾快速方便選擇目的地,同時建立了“警博士”24小時在線客服系統,提供諮詢答覆。
此外,南京公安還與騰訊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成全國首個“微警務應用開放服務平臺”,在秦淮燈會安保中,利用騰訊公司的熱力地圖等技術,實時監測重點部位人群密度,為安保指揮提供了科學依據。據了解,南京公安“微警務”已進入3.0建設階段,通過上線多項公安服務,目前關注用戶達442萬,佔全市手機網民的92%,提供在線服務2000余萬次。
通過科技支撐,南京公安為民服務水準不斷優化。目前南京公安“民意110”也已完成三期平臺建設,豐富了自動統計和民意分析功能,充分發揮民意大數據監督問效作用,倒逼民警日常規範養成,穩步累積群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