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連雲港市政府印發《連雲港市“十三五”旅遊産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預示著指導連雲港旅遊産業未來五年發展方向的綱領性規劃正式出爐。據悉,該部《規劃》著力解決旅遊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梳理有待加強、遊客需求應對不足、旅遊品牌影響力有待加強、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動力不明等挑戰,力爭“十三五”末,把連雲港市建設成為旅遊強市和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五大原則”為旅遊産業發展確立方向
據悉,本次規劃年限為2016~2020年。規劃範圍為連雲港市全境,包括4個市轄區、3個縣級行政區,即贛榆區、海州區、連雲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縣、灌雲縣、灌南縣,總面積約為7500平方公里。而為了確立好旅遊産業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本次規劃確定了五大原則,即市場導向原則、特色品牌化原則、生態可持續原則、城市休閒化建設原則以及産業融合發展原則。

何謂市場導向原則呢?據悉,《規劃》提出要研究市場主體與潛在遊客的行為特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以遊客為中心的産品建設理念,把握市場現場和發展趨勢,深入研究遊客需求,適度超前,引導消費,促進連雲港市旅遊産品體系的良性發展和有效提升。其二,樹立特色品牌化原則,就是要以塑造連雲港市旅遊品牌為核心,深入分析周邊各個市旅遊品牌定位與旅遊産品市場供給情況,立足連雲港自身的資源特點和區位條件,以差異化原則指導項目建設和形象定位,創意開發具有市場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遊項目,塑造獨具吸引力特色的旅遊形象。其三,實現生態可持續原則。遵循“保護為主,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總體思路,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適度有序地規劃與開發。妥善處理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尤其保護好連雲港市旅遊産業賴以發展的海洋資源、溫泉資源等,確保旅遊開發建設與全市經濟、社會、環境效應相協調,保障旅遊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還包括了城市休閒化建設原則和産業融合發展原則。《規劃》提出,要深入挖掘連雲港地域文化特色,創意城區文化主題符號,推進城區旅遊化景觀改造和提升;鄉村旅遊發展建設過程中,注重對鄉村景觀綠化、美化建設,將連雲港建設成休閒旅遊目的地。不僅如此,還以“農旅結合、工旅聯動、文旅互融、體旅互動”為理念,構建以旅遊産業為中心的産業發展體系,形成旅遊帶動其他産業發展、其他産業支撐旅遊發展的良性發展格局,實現全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的全面提升。

“山海連雲 西遊聖境”成為旅遊産業形象
據悉,《規劃》提出將延續我市目前的旅遊形象,將連雲港市最突出的海洋資源、山嶽資源和西遊文化進行強化,突出連雲港未來打造成國際知名濱海旅遊城市的目標定位。“十三五”期間,將旅遊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拉動全市産業結構轉型的主導産業。在經濟發展方面,“十三五”期間,實現旅遊接待量和旅遊收入的快速增長。到2020年,力爭全市遊客接待量達4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6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0%和14%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9%。眾所週知,旅遊客源地市場的劃定對一個旅遊城市而言尤為重要,“十三五”期間,在國際市場方面,我市將進一步鞏固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市場,並積極擴大在歐美的影響力,努力爭取其他國際市場。在國內市場方面,進一步夯實省內的度假市場,加強在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以及中原城市群的市場影響力,並逐漸輻射京津冀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積極爭取其他國內市場。
當然,旅遊産業發展成功與否,不能僅憑一個經濟目標。為此,我市還確立了文化和生態目標。在文化方面,我市將保護和弘揚連雲港西遊記文化、古海州文化,延伸發展海洋文化,強化發展紅色文化、祈福文化等,促進文化休閒産業的繁榮。創意文化休閒項目,發展水晶工藝和旅遊演藝,培育文化旅遊消費熱點,引導消費習慣。加強文化交流,策劃和舉辦文化旅遊節慶,活化當地文化藝術,將原有的文化注入新的市場活力。在生態目標上,我市將積極保護全市的旅遊環境,杜絕休閒旅遊開發對基礎資源造成的破壞,促使生態環境與旅遊開發平衡互融、港口工業與生態環境相互協調。打造全時全域休閒環境,使其獨特的休閒特色給居民及遊客帶來更完美的旅居體驗。

旅遊發展重點為“一核 兩級 三軸”
根據“十三五”期間連雲港城市發展規劃目標,連雲港市旅遊發展將圍繞建設“國際知名的海洋旅遊目的地”的任務展開,在此統領下,旅遊空間將完善和優化《連雲港市旅遊産業發展總體規劃》(2012-2030年)中提出的“一心、兩軸、五區”的空間結構,在“十三五”期間構建“一核、兩極、三軸、全域發展”的旅遊空間格局。
一核就是花果山西遊文化發展極核。我市將全面提升花果山景區,將前雲臺山片區打造成西遊文化度假旅遊集聚區;對城區的城市傢具、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主題化提升;整合城區的孔望山、桃花澗、海州古城等景區,共同打造一個集旅遊觀光、都市休閒、文化創意、娛樂體驗、會議會展、養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休閒度假極核”,輻射帶動全市旅遊整體發展。
兩極分別為贛榆濱海休閒度假增長極和東海湯晶養生度假增長極。一方面,我市將全面提升濱海度假旅遊産品,大力發展海島旅遊,建設中國北方海島旅遊第一品牌,通過連島、前三島、秦山島、海州灣的整合發展,建設濱海度假、會議會展、海洋運動等為一體的海洋主題休閒度假集聚區。 另一方面,我市將結合溫泉和水晶資源,打造時尚的、可參與性的溫泉主題休閒度假産品。通過“溫泉+”理念,將溫泉度假産品極致化打造,建設溫泉度假、溫泉養生、水晶體驗、鄉村休閒相結合的西部發展極核。
三軸指的是海洋休閒度假産業軸、山海連雲城市風情發展軸、山水人文體驗發展軸。海洋休閒度假産業軸將依託海濱大道,串聯贛榆、連雲、灌雲等沿海區域,整合海州灣、秦山島、連島、海上雲臺山、前三島、開山島等區域,通過開發建設和改造提升,以海洋度假旅遊産業促進東部沿海區域産業發展,培育連雲港海洋旅遊發展的核心産業帶,打造“國際知名的海洋旅遊城市”。山海連雲城市風情軸將沿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的東西橫向發展軸,既是連雲港市的城市風情和文脈集中展示軸,也是連雲港旅遊産業的主要集聚發展軸。另外,軸線東延經海輻射東北亞,西沿隴海線聯動中西部,也是連雲港市向外部發展的主要載體。未來通過旅遊産業的帶動,實現東西融合。山水人文體驗發展軸依託貫穿連雲港市南北的G25高速公路,沿線佈局旅遊産業項目,以城區為輻射,帶動南部的灌雲縣和灌南縣旅遊産業的發展,形成以山水人文為主要特色的南北縱向發展軸線,成為帶動連雲港市南部縣域旅遊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