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東海縣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構建“互聯網+X”大數據市場監管新模式,著力在放權上求實效、在監管上求創新、在服務上求提升,推進市場監管現代化
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將互聯網與審批、服務、監管、維權、政務等有機結合,在審批上,推行登記註冊全程電子化;在服務上,實現“不見面,鍵對鍵”服務;在監管上,依託全國“一張網”和全縣“一張網”,實現信用監管;在維權上,建立網上投訴、微信投訴等便捷化通道,實現維權零門檻。
構建“互聯網+證照聯辦模式。將“最多跑一次”提前壓縮至“零跑”,切實讓申請者享受到“零上門、零等待、零材料”的改革紅利。除了繼續深化商事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外,實施企業登記“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以及個體工商戶的“兩證整合”,深入推進“先照後證”改革,履行“雙告知”職責;進一步釋放市場經濟活力,引導市場主體穩定增長。同時,調整事權劃分,厘清職責,把登記權限分批、有序地下放到基層分局,實現市場主體登記、食品經營許可、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記等業務“辦事不出鎮”。
構建“互聯網+市場監管模式。強化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執法,著眼于社會關注度高食品藥品、網絡商品交易的監管、商品品質、廣告、消費維權、清無等領域,強化監管執法。圍繞社會關注高、群眾反映強烈的假冒偽劣、商標侵權、虛假宣傳、限制競爭等突出問題,開展執法行動。著力抓好信息化建設,充分採用網絡信息化手段,實施食品安全電子監管工程,逐步建成覆蓋全縣生産、流通、餐飲全過程監管網絡,實現全縣食品監管的基本信息化,確保食品生産經營流向可控、源頭可溯、責任可查。在旅遊景點、大型商場等企業擴大消費維權站點的設立,完善消費維權服務站準入和退出機制,推行賠償先付和經營者首問制度,強化消費維權服務站的功能。
構建“互聯網+全程服務模式。加強貼身指導,全程對接服務特色小鎮、硅材料産業、農村電子商務等重點建設項目,落實政策扶持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圍繞區域發展目標,開展商標名牌創牌系列活動,完善品牌孵化機制和幫扶機制,實施品牌促進保護工程和品牌梯次培育工程,引導幫助企業打造“金名片”,提升東海縣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國際化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