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秦淮區舉辦“非遺進園區”活動 非遺對接文化企業謀求“市場化保護”
清純悠揚、乾脆利落的南京吆喝,淡雅從容、綺麗流暢的古琴獨奏,人偶合一的杖頭木偶……9月26日下午,由南京市秦淮區文化局聯合秦淮區文聯、南京國家領軍人才科技創業園主辦,南京市秦淮燈彩公司、南京市秦淮區文化館承辦的“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都市文化節·非遺進園區活動在國創園舉行,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讓園區企業職工和周邊居民流連忘返。
2017年70多歲的姚其德老先生,手拿豬八戒和孫悟空兩隻皮影,現場表演一齣《西遊記》。在他面前,63歲的王老爺子抱著孫子一邊看一邊跟孩子説,這是他小時候常看的東西:“以前都在夫子廟那邊,40年沒看過了,應該講可惜。很久以前傳下來的東西,不能斷掉。”
姚其德從事皮影戲已經60年。他介紹,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皮影戲非常受歡迎,逢年過節在夫子廟,要看場皮影戲至少要排一個小時的隊。後來看戲的人越來越少,但皮影戲有2000多年曆史,這樣的歷史和文化不能丟。
除了皮影戲,活動現場還有秦淮燈彩、戲曲臉譜、烙畫、布貼畫、倣古雅雕等11個非遺項目的展示和互動;並設置了投壺、陀螺、抖空竹等傳統遊戲體驗區域。此外,南京白局傳承人徐春華等各項非遺傳承人還帶來了南京白局、南京吆喝、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非遺展演表演,讓現場更多的企業職工和社區居民認識非遺、了解非遺。
南京市秦淮區文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秦淮區現有各級非遺項目80項,總量居全市第二,區屬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2名,數量品質都居全市第一。該區之前舉辦過很多次非遺進社區、非遺進校園活動,舉辦非遺文化進園區活動,一方面可以推動非遺與園區企業、居民互動溝通,讓更多人了解非遺,同時也希望非遺元素和園區的文化産業相融合,推動非遺項目的市場性保護,“希望通過這場活動,讓對非遺感興趣的企業參與進來,打造一些衍生品,實現非遺保護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