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省各地貫徹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現場會精神 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幸福家園
“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夯實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的基礎,切實提高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的能力和水準,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連日來,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全省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現場推進會上的講話,在江蘇省各地引起廣泛共鳴。
“推進垃圾分類是蘇州當前必須啃下的‘硬骨頭’。”蘇州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介紹,蘇州將逐步推動廚余垃圾單獨分類的新模式,目前蘇州市已經有32個小區開始試點,至2020年底,蘇州城鄉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將達90%。
無錫也在打一場推進垃圾分類處置的“攻堅戰”。無錫市將在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全面投放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年內,無錫市區範圍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爭取達到25%。在此基礎上,無錫還將分別建立完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餐廚垃圾的收運體系,確保做到生活垃圾分類收運。
鹽城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江蘇省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現場推進會精神。會議提出重點提升城市通達水準,切實解決百姓出行難題。鹽城市投入200億元,建設總長120公里的市區內環高架快速路網,鹽城市內居民出城時間縮至15分鐘。同時,鹽城市將運用大數據,構建新型交通警務機制,鹽城市區將實現交通事故3分鐘內就能發現並完成派警,鹽城市100多所學校的學生15分鐘內就可完成疏散,醫院救護車進院時間縮短為半分鐘。
2017年以來,泰州市城管局開展“靚城風暴”系列整治行動,目前累計查處各類市容案件455件,取締馬路市場、夜市攤點1000余個。泰州市城管局局長董維華説,泰州市將繼續突出對校園醫院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周邊秩序整治,有效緩解和降低出行擁堵狀況,讓城市道路更加順暢。
揚州堅持將共享理念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揚州市定於近期召開專題會議,推動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用心幹在實處,努力走在前列。會議將明確,持續推進“清水活水、不淹不澇”城市建設、“八老改造”、文明城市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等重點工作。2017年起,將把宜居城市建設落實到社區,著力打造一批宜居社區和頤養社區。同時,年內完成公園建設“111”計劃、建成18家“不打烊”的城市書房。
連雲港著力聚焦城市傢具標準化建設,讓市民共享城市品質的提升。“在城市傢具建設過程中,我們在佈局、色彩、風格上統一規劃,在外觀尺寸、圖則、技術規範上統一設計,讓城市更加人性化,也讓市民的生活更美好。”連雲港市城鄉建設局局長孫志偉説,目前連雲港市城市傢具系統改造,將更多展現簡潔、大氣、厚重、實用的“連雲港元素”。
“我們要打造一座共享城市。”徐州市銅山區城管局局長胡清華坦言,銅山環繞徐州城區,也面臨“不城不鄉”的尷尬。目前,銅山區正在推進“六公六建”工程,特別是在城區大力建設公共廁所、公交首末站、公交站臺、公共自行車、公共停車場和公共道路,讓銅山百姓也能一樣享受城市公共服務的便利。銅山區還將加快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圭山山體公園等項目推進,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空間。
“城市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家園,既要有良好的物質基礎,也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常州在全國首創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主要形式的道德講堂,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教育人、感召人、服務人、提升人的獨特作用。常州將繼續利用道德講堂,樹立起城市發展的“風向標”,將“尚德守義、崇文重教”融入常州人的精神血脈,推動著城市不斷向前。
“此次會議明確要著力解決城市管理方面的問題,注重精細化、人性化、標準化、法治化。這也是宿遷城市管理當前及今後努力的方向。”宿遷市城管局局長劉江説,宿遷一直探索從細節著眼、規範管理,讓城市治理更加“有人情味”。在整治載人三輪車的過程中,該市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會、免費辦理駕駛證、幫助拍賣車輛等幫扶措施,促進從業人員轉行轉業,贏得相關從業人員的理解和支持,以120萬元的較低投入實現1.6萬輛三輪車禁行。
“‘網格化治理、網絡化服務’,是城市治理和服務的新探索。”鎮江市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馬建生介紹,依據“地域相鄰、人員相熟、文化相近、構成相似”的原則,鎮江的各個社區將以庭苑、樓棟等為基礎,按照200-300戶、800人左右為基本單元,民主推選網格長,並配備助理人員。同時,開通“網上居(村)委會”,設置信息直通車、便民服務所、矛盾化解站、文化大舞臺等四大基礎板塊,在鎮街、村居、網格、居民四級之間,實現信息5分鐘互通,確保用最短時間、在最小空間落實舉措、解決問題。
“貫徹落實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現場會精神,對我們而言,就是要牢固樹立‘民生為先’的城管思想,不斷加強管理服務創新。”淮安市城管局負責人説,針對城管與市民互動溝通不多的問題,淮安設立城管熱線電話和網絡互動平臺,做好市民投訴答覆辦理,以及12345熱線工單的交辦和督辦,市民、網友因此可以直接參與到城市的管理中來,指出問題、提出建議。
在南通市區花園新村安置小區,草坪整齊,道路乾淨,房前屋後看不到違章搭建,樓裏樓外沒有亂堆亂放。花園村黨總支書記周繼忠説:“安置小區重在服務,關鍵是要培養居民的公共意識。”安置小區的管理服務不能忽視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習慣,只有創新辦法,引導和培養居民的公共意識,才能將安置小區管理化繁為簡。
南京大街小巷一度被共享單車佔據,南京城市治理委員會邀請公眾委員和專家共同探討治理對策,結合行政管理部門意見,最終得出解決方案。針對城市治理之難,南京積極調動群眾積極性,探索出“垃圾換雞蛋”等公眾參與治理的模式,並取得較好效果。目前南京“垃圾換物”已運行3年,年內南京“垃圾換雞蛋”的小區將超過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