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揚州探索社區治理網格化新路徑 精準服務送到居民身邊
打開揚州地圖,地處廣陵區中心區域的東關街道,面積3.4平方公里,下轄10個社區,背街小巷多達400多條,常住人口10萬人,轄區擁有市級以上文保單位147個、4A級景區3個、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揚州段遺産點4個,每年接待大批中外遊客。在這樣一個複雜環境下,如何實現有效的治理與服務?
揚州著力探索社區治理網格化服務新路徑,確定“解民需、扶民困、保民安、宜民居、助民樂、促民富”的“六民”網格化服務目標。根據社區分佈特點、人口數量、居住集散程度、群眾生産生活習慣等情況,將東關街道科學劃分為75個社區基礎網格,配備優秀網格長,聘用城管、社區民警、黨小組長、志願者等共2360人擔任網格員。
走進東關街道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網格服務公示牌,網格長、社區民警、城管隊員的手機號碼及服務內容一目了然。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收集反饋、責任協調落實、服務互助支持的集成服務系統,使管理服務觸角延伸到社區最末端,打牢網格服務根基。
網格長承上啟下,作用至關重要。當地探索出“網格長‘四診四則’工作法”,“四診”即望、聞、問、切,具體為,進門入戶常探望,掌握情況曉民意,徵詢意見問民需,發現問題解癥結;“四則”即加、減、乘、除,具體為,各方參與齊服務,減少環節提效能,集聚合力送關愛,消除隱患保平安。目前,“社區有調解委員會、網格有專職調解員、小組有調解熱心人”的民事調解網格在東關街道已形成,75名網格長每人帶領一支幫扶小組,結對幫扶區域內最困難的75戶家庭或個人。
從社區與居民的互助,到居民間的互助、社會組織與居民的互助,正是得益於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送到居民身邊。如今,東關街道在75個網格裏設立30多個鄰裡守望互助點,街坊鄰居常聚集於此,幹部群眾敞開心扉,關係更密切,社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