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構江蘇功能區 聚焦南通新作為”之四 江風海韻,南通擘畫綠色“新版圖”
“風從海上來,韻自江中出。”江蘇版圖上,唯一瀕江臨海的南通,歷來水潤地綠,獨特而又無處不在的江風海韻,讓人心曠神怡。
騰江越海,以更加宏闊的視野謀劃江蘇,打破地理界限的“1+3”重點功能區戰略應運而生。“1+3”重點功能區戰略中,多重角色疊加的南通,又一次站上了潮頭浪尖。
“江風海韻是南通最亮麗的城市名片,無論是建設上海‘北大門’,還是重構江蘇重點‘1+3’功能區,都要求南通把獨特的江海生態資源優勢轉換為發展競爭優勢。”憑海臨風,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激情滿懷地説,在“兩聚一高”進程中奮力把“潛力股”拉升為“績優股”,南通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不僅要有跨越躍升、振翅領飛的速度,更要有天朗氣清、綠色和諧的生態亮度。
守護江風海韻,南通手握飽蘸碧水藍濤巨筆,激情擘畫江蘇綠色“新版圖”。
綠色突圍,“群帶”之間舞“裙帶”
“錯過了濠河,不能再錯過運河!”在南通人心目中,曾經碼頭遍佈、工廠集聚的通呂運河,如今移步換景、美色流淌,就如同少女腰間飄逸的裙帶,比肩“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鍊”——濠河。金秋時節,《新華日報》記者行走在通呂運河邊,只見高架飛跨、高樓林立、樹茂花艷,無愧“崇川福地”。
曾幾何時,通呂運河與如泰運河、通啟運河,在全長295公里的流域內,留下560多處排污口,涉及化工、印染、鋼絲繩等行業1000多家企業,産生了南通市一半的工業廢水和重金屬排放。南通環保局副局長孫國林的話擲地有聲:治水,南通時不我待!
在“1+3”重點功能區戰略版圖上,南通處於揚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經濟帶交匯點,不論是追江還是趕海,生態支撐的重要作用將更加突顯。可以説,南通生態建設的成效如何,直接影響江蘇全省戰略佈局。
“擁抱江海,這是大自然厚愛南通的獨特饋贈,南通的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這是底線更是生命線;南通要用生態底色描繪轉型亮色。”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説,全省重塑經濟地理格局,南通既要興産興業,更要在綠色突圍中不斷提升生態首位度。
手拿江海“兩張牌”,打好生態仗,南通一直是先行軍。2014年,在全國率先出臺《南通市海洋生態紅線區保護規劃》,64個生態紅線保護區,為子孫後代構築生態屏障;在全國首創將海洋生態保護納入沿海地區黨委政府考核,17條入海河流全部建立“河長制”和“斷面交接制”,實行入海河口生態雙向補償。2017年9月15日,南通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兩大政策同步出臺,形成多元共治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綠色發展,深入人心;生態畫卷,徐徐展開。在啟東,勝獅能源裝備公司安環部經理滿其強頗為自得説,2017年4月,企業把噴塗的油性漆改為水性漆,主動提高環保標準,就為留住碧水藍天;在如東小洋口,每到春秋季,引來世界300多種遷徙水鳥超過45萬隻,成為鳥類天堂。
地處“群帶”之交,舞起生態“裙帶”,國家級生態城市南通,風景這邊正好。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原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成長春説,順應新格局,南通應有一大新定位:“綠色生態發展的新標杆”。
生態共建,滬通精彩演繹綠色“互通”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南通市領導近來常被上海請去開會,會議的主題經常是生態。
2016年12月,上海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規劃正式獲批。這意味著,崇明作為生態戰略空間,將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實現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綠色發展的重要示範基地。
鮮為人知的是,橫亙在滬通兩地間的崇明島上,有兩塊南通的“飛地”:啟東市啟隆鎮和海門市海永鎮。2017年,上海崇明“2040規劃”草案提出,將建立東平生態主導型城鎮圈,南通兩鎮也被納入其中。
“阿拉在長江南,儂在長江北,隔江相望手相牽,共建生態圈。”百姓的笑言,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如今,南通兩鎮在開發強度、用地和建築形態等方面,主動對標崇明,形成發展“一盤棋”,生態“共同體”。
2016年11月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江蘇省委、省政府賦予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的新使命。陸志鵬説,南通上下矢志一心,正努力打造一座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而在這扇門裏,“生態之門”已打開一片新風景。
“對接大上海,崇明是前站。我們不僅要‘+生態’,更要‘生態+’。”在南通市規劃局副局長成媛媛看來,更大的生態考量在沿江,南通規劃把沿江建設成為生態岸線,並提出四個定位:生態風光帶、生態城鎮帶、生態旅遊帶、科技創新帶。未來的南通,將呼應著上海,構建起“三港三城三基地”的發展新格局。
啟東,江海交匯處的恒大威尼斯水城。一輛輛看房大巴和旅遊大巴紛至遝來。就連啟東人都不敢相信,曾經的荒灘上會興起一座集居住、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新城。在“碧海銀沙”景點,新鋪的白沙與處理過的海水交融,形成海天一色的壯麗景觀,難怪很多遊客説,“快來拍個照,假裝在海南。”
“2017年前8個月,遊客300萬人,比去年全年還多,其中大多是上海遊客。”圓陀角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張勇介紹,毗鄰威尼斯水城,總投資400億元的“童世界”海洋主題公園已于6月開建,不遠的將來,“這裡就是上海迪士尼的下一站”。
聚焦生態持續發力,滬通兩地互通正變得更加頻繁。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王振表示,上海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圍繞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建設上加重筆墨,這也應是南通對標的方向。
在南通與上海間,一座崇啟大橋橫跨南北。當《新華日報》記者穿過大橋回首北望,對岸一片蔥鬱讓人感慨:都説北方有佳人,其實在長江岸邊也有位生態美好的“佳人”,她的名字叫南通。
重塑新城,宜居宜業更宜人
百餘年前,中國近代實業家張謇為南通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他規劃的一城三鎮田園城市格局,讓南通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滄海桑田,南通人對美好城市生活的嚮往從未改變。而今,南通正以生態為主線,同創三座新城:花園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
《新華日報》記者來到濱江公園,眼前的景象讓人震撼。水面上,最寬達9公里的長江,像大海一樣奔騰,一座中國第一燈塔矗立江面,守護著一艘艘巨輪踏浪航行;江岸邊,休閒步道上百花爭艷,人們迎著江風漫步,心潮澎湃。當地人説:“這裡就是南通的外灘。”更精彩的是,不遠處,狼山等五座山連成一體,形成獨特山水景觀,讓人頓生“遨遊半是江湖裏,始覺今朝眼界開”的豪情。
曾經,因為沿岸工業生産密集,南通人很尷尬,“臨江而不見江”。如今,留足生態空間,長江岸線開始展示出傾國傾城的姿態。未來,這裡還會發生更多喜人的變化:各類港口碼頭將全部搬走,7公里長的生産岸線上改造為自然岸線,讓綿延的江岸成為可以“深呼吸”的綠色氧吧。
從水岸到陸上,南通的綠色行動不停步。市長韓立明説,推動公園綠地擴量提質、景觀綠化提升水準、綠色生態串珠成網,讓南通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風景宜人。
“過去都説産城融合,現在我認為應該是産城和生態的一體化發展。”著名經濟學家洪銀興的論述,正與當今南通的思路不謀而合。在他看來,即使是發展區,仍然應有生態區的概念,真正體現區域的綠色發展。
港閘區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這裡,不像是純粹的工業園,幾處鮮明的景觀格外惹眼:上百畝地裏,向日葵花海引來百姓競相拍照;人工湖內,野鴨嬉戲,人們閒坐岸邊喝著咖啡。“原來也想把空間填滿,不過我們更願為生態留白。”上海市北高新集團(南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光達直言,這裡將成為一座“生態環保、産業騰飛、城青水秀、樂業安居”的新城。
“南通越來越漂亮,生活更舒適了。”殷亞東在南通市級機關當了8年司機,親身感受並見證了家鄉的變化。他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客人在路上常對他説:“南通的變化,真大!”
巨變的南通,正回歸到最自然的樣子。在這裡,産城融合、環境友好,宜居宜業更宜人。
因為沙泥淤積成灘,在江海交匯處,南通的土地一直都在“生長”。其實,在全新的“1+3”重點功能區版圖上,南通又何嘗不在“新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