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近日,江蘇華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秦勇峰僅用1個小時就從泰州市高港區行政審批局拿到了營業執照,這是該局成立揭牌後發放的首張營業執照。
秦勇峰説:“真的是省心、省時又省力。”秦勇峰是泰州市高港區人,一直在當地做生意,2003年以來先後成立4家公司。以前註冊公司,要找多個部門,時間很長。這次辦新公司,從準備材料到拿到營業執照,只用了兩個工作日,營業執照的發放只用了一個小時。
近年來,泰州市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企業註冊登記實現了從四證一體、三證合一到一照一碼,建設工程審圖實現了從“互聯網+”聯合圖審到大數據O2O審圖雲平臺審圖,創造了江蘇省和國內多項第一。秦勇峰的親身感受,正是泰州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步向縱深邁進的最好體現。
“大數據O2O審圖雲平臺”全國首創
項目是區域發展必須始終抓住的“牛鼻子”。
為項目建設營造具有比較優勢的政商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泰州市作出了諸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建設工程審批是行政審批事項中環節最多、材料最多、耗時最長、問題最複雜的項目,少則2到3個月,多則一年半載。其中,施工圖審查因審批部門多、互為前置、流程繁雜、耗費時間長而飽受詬病,成為制約行政審批效率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建設工程項目普遍存在的“一長四多”積弊,泰州市緊緊抓住建設工程審批中評估、圖審、竣工驗收三個節點,採取各個擊破的辦法,破解審批難題,制定出臺《關於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聯合審查的實施辦法(試行)》,引入“互聯網+”,在全國首創獨具特色的“互聯網+”聯合圖審新模式。
2015年9月14日,泰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聯合圖審窗口和施工圖聯合審查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實現施工圖聯合審查、網上流轉,設計、建設單位與審圖專家網上互動,實時掌握審圖進度。施工圖“互聯網+”聯合圖審新模式,顛覆了傳統審圖程式,審圖效率提高80%以上,大幅提高了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效率。此舉得到了建設、設計單位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2017年5月31日,由泰州市住建局傾力打造的“大數據O2O審圖雲平臺”正式運行,標誌著全國首創的泰州施工圖審查新模式進入新階段,施工圖審查再次提速。
“大數據O2O審圖雲平臺”構建了“網上辦、聯合審、不見面”的審圖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從時間上看,傳統審圖需要40個工作日,“互聯網+”聯合圖審模式運行後,審圖時限壓降至15個工作日,“大數據O2O審圖雲平臺”推出後,審圖時限壓降至7個工作日,提高效率50%以上,每年能節約社會成本1000多萬元。
企業註冊登記制度改革領跑江蘇全省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激發全民創業熱情?以企業註冊登記制度為主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是關鍵之舉。
早在2014年,泰州市就拉開了企業註冊登記制度改革的大幕。
當年9月,泰州市政務辦牽頭工商、質監、國稅、地稅等部門積極推進企業註冊登記“四證一體”並聯審批模式改革。按照“一窗辦理、一表填報、一口收件、一網錄入、一同發證”集約型並聯審批格局,確定審批流程和申報材料,打破部門壁壘,實現部門融合、數據共享,網上並聯審批。整個申辦過程縮減為最短半個工作日,最長不超過3個工作日。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時隔三個月,泰州市行政審批制度再次破題。
2014年12月,泰州被列為江蘇省3個“三證合一”改革試點城市。泰州市政務辦迅速制定出臺方案,于當月25日,頒發了江蘇省首張“三證合一”營業執照。“三證合一” 是“四證一體”升級版,即將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合成為一張企業“身份證”,在營業執照上同時載入工商註冊號、組織機構代碼號和稅務登記號。2015年1月26日,隨著高港區首張“三證合一”營業執照的發出,泰州成為江蘇省首個“三證合一”全域覆蓋的地級市。
在此基礎上,2015年6月,全國首創的泰州市企業名稱自主選擇使用系統正式啟用,投資人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給自己新設立的企業取名。9月1日,泰州正式啟動“一照一碼”登記改革,頒發了江蘇省首張“一照一碼”營業執照。2016年,泰州市以江蘇省個體工商戶“兩證合一”(即個體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合二為一)改革試點為契機,在江蘇省頒發了首張個體工商戶“兩證合一”營業執照,提前3個月完成國務院的改革要求,走在了全國前列。2016年10月,又全面啟動企業登記“五證合一”改革,更加便利企業創業發展。
進入一枚印章管審批新時代
2014年是泰州市級政務服務管理體制改革成功破題之年。
當年初,泰州成立泰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挂泰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牌子,建立泰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形成“一辦兩中心”運行機制和一體化管理格局。
按照“依法調整、集中統一、高效便民”的原則,大膽改革原有行政審批運行模式,將部門行政審批職能向一個處室集中,承擔審批職能的處室向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行政審批事項向電子政務平臺集中,切實解決行政審批項目“體外循環”的問題,基本實現了審批事項“一站式”辦理,有效解決了讓群眾“多頭跑”的問題。
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國務院決定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在江蘇成為全國試點省後,2016年11月,江蘇省委、省政府選擇泰州、無錫等四市作為全市域改革試點。2017年3月31日,泰州市本級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方案獲批,在泰州市本級、高港區和醫藥高新區先行先試。
5月18日,泰州市行政審批局掛牌並投入運行,標誌著該市由多枚印章管審批進入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新時代。根據有關文件,首先將市場準入、投資建設等領域涉及到的市發改委、經信委等14個部門的91項行政許可事項,按程式劃轉至市行政審批局。
泰州市行政審批局成立後,以市場準入和投資建設兩大領域為重點,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精簡審批材料、壓縮審批時間,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合併審查、集約審批、一站辦結”的審批模式,真正實現“進一個門、找一個人、蓋一個章”,使群眾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市場準入領域,一方面推行新辦企業註冊登記不超過3個工作日。另一方面,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難題,圍繞30類新辦企業,編制了“證照聯辦”套餐式服務指南,減輕投資人負擔。投資建設領域,著力破除“一長四多”積弊,圍繞從立項到施工許可證核發50天目標,制定形成了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50天流程方案,最大限度提速增效,讓企業早投産、早達效。
泰州市行政審批局成立以來,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平均提速56.6%以上。其中,市場準入類事項辦理平均提速45.0%,投資建設類事項辦理平均提速64.1%。提速最快的如“變更印刷企業經營事項”審批時限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縮減為1個工作日。“旅行社登出”、“執業藥師註冊”等9個事項由承諾件改為即辦件。“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等5個事項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5至20個工作日縮減為2個工作日。
目前,泰州市行政審批局正在全面推行“不見面”服務,通過對劃入的91個許可事項的梳理,形成首批“不見面審批清單”22個。按照“網上申報、網上審批、網上反饋、快遞送達”的改革目標,升級改造政務服務管理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在線受理、辦理、反饋及現代物流快遞、在線支付等應用,最大力度減輕企業減負。
隨著審批局的成立,泰州向著打造“程式最簡、服務最優、效率最高、收費最低”的長三角最佳服務地區又邁進了一大步。
三類證照審批再提速
9月底,泰州啟動實施“3550”改革,壓縮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力求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老百姓。改革後將實現3個工作日內完成企業註冊開業、5個工作日獲得不動産登記權證、50個工作內取得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目標。
泰州市工商局局長孫群説,註冊開業是企業進入市場的“第一站”,更是服務創業的“第一崗位”。為進一步提速增效,實現“3個工作日內完成企業註冊開業”,2017年,工商牽頭公安、國稅部門及銀行按照“能並則並、能減則減”的思路優化流程,在2016年落實“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基礎上,2017年整合了名稱預先核準、公章刻製備案等7個辦事環節,營業執照的辦結時間由原來的10至15個工作日縮減為1.5個工作日;銀行開戶時間縮短至1個工作日,稅務領票實行即到即辦,辦結時間壓縮為0.5個工作日。孫群介紹,接下來將實行線上申請、線下代辦。線上,全面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申請人通過工商登記系統自主選擇名稱、自動生成登記表格和文書,各類登記、查詢、申請、受理、核準、公示全部上網。線下,在不斷提升窗口登記便利化水準的同時,與相關銀行簽訂“註冊E線通合作項目”,為全程電子化登記提供便利服務,並依託分佈廣泛的銀行網點提供“一站式”代辦登記服務。同時還要實現部門間企業基礎信息和相關信用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泰州市國土局副局長陸俊介紹,經過4輪提速,目前,泰州市所有不動産登記業務辦結時間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壓縮為7個工作日,其中,實體經濟企業已全面實現5個工作日內辦結,部分已提速到3個工作日。12月底前,全部登記類型(特殊情況除外)將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中,查封、解封、登出和抵押登出登記實現當場辦結。“3550”改革實施後,國土部門將推進不動産登記“一窗受理”窗口向基層延伸,一窗受理窗口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倍。並在商業銀行、公積金中心增設不動産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方便群眾辦理抵押。
泰州市行政審批局局長任國平説,長期以來,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因審批部門多、互為前置、流程繁雜、耗費時間長而飽受詬病,成為制約行政審批效率的重點和難點。這次改革,堅持問題導向,以工業生産建設項目為重點對象,採取各個擊破的辦法,破解審批難題。通過優化流程、壓縮時間、精簡材料,將工業生産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10多個部門80多個環節,整合為項目立項、土地獲取、規劃審查、工程許可4個階段9個環節,落實聯合評估、聯合圖審、並聯審批、預審代辦等改革舉措,將審批時間由原來的100多個工作日減少到50個工作日內,並進一步提速增效,達成36個工作日辦結的目標。(供稿 泰州市委宣傳部 王飛 張小燕 編輯 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