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代表通道”昨再次開放 江蘇代表講述 江蘇“好聲音”

王立平(左)、徐川在“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 新華社發
十九大期間,大會新聞中心計劃安排三場“黨代表通道”採訪活動,邀請60名黨代表與中外媒體面對面交流。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開設“黨代表通道”還是第一次。
10月19日上午8點不到,“黨代表通道”在人民大會堂第二次開放。第一組上場的4位代表中,有兩位來自江蘇代表團:一位是江蘇省紀委副書記、江蘇省監察廳廳長兼預防腐敗局局長王立平,還有一位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輔導員徐川。
王立平代表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系。“我是學化學的,10月19日有人問我:學化學的干紀檢,是不是反差太大?我説‘沒有’。化學要保持自己的性質一定要去除雜質,和我們中國共産黨人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一定要清除腐敗分子,道理是一樣的。”王立平的自我介紹簡潔又生動。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講到反腐敗鬥爭時,會場多次響起長時間熱烈掌聲。這既是對過去五年反腐敗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未來五年工作的殷切期盼。”王立平説,報告提出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強化不能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彰顯了“全面從嚴治黨不能見好就收”的決心和毅力。
江蘇是如何推進正風肅紀的,有哪些創新實踐?“江蘇省市兩級紀委都建立了案例綜合分析中心,每查一個案件都要分析違紀違法的原因和背後的體制機制漏洞、制度法規薄弱環節,通過健全機制解決共性問題,構建起專責監督新機制。”面對中外媒體記者,王立平代表説,“就像醫生看病,治好一個人的病是成績,找到病毒傳播的路徑和不發病的疫苗貢獻更大,制度就像這個疫苗。”
王立平表示,制度具有根本性。“在辦案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官員犯錯誤乃至犯罪,他們在最初也有過猶豫糾結,甚至痛苦。建立制度後,就是讓他只能執行制度,沒有選擇,當然也就用不著權衡,這個就是制度的根本性。”
王立平認為,制度建立之後,要持之以恒地去實施。今後,要把執行制度成為權力行使者的一種風氣、一種習慣,進而成為一種性格、一種文化。
“我叫徐川,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過去近10年主要從事一線的學生工作,主要目標就是一個——希望能夠做一名讓學生終身難忘的陪伴者和同路人,讓學生隨時隨地找得到,跟學生以心換心聊得來。”站在“黨代表通道”的紅毯上,徐川的自信一如他站在三尺講臺前。“我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南航徐川’服務全國20萬青年學生,我們正在組建工作團隊,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把‘我’變成‘我們’,做全國的同伴者和同路人。”
80後輔導員如何走入90後心中?面對提問,徐川給出回答:
首先,知道學生要什麼。現在的學生無論是95後、00後,他們伴隨網絡成長,對於即時性、互動性、溝通性都有新的要求。只有了解青年所需,才能提供青年所求,所以必須了解這個群體的特點和特徵。
第二,知道自己有什麼。要想給別人一碗水,你至少自己要有一桶水。對學生工作者而言,要不斷加強修養,不斷充電、學習,無論是理論的修養還是實踐的總結,都要自己下功夫。
第三,知道東西怎麼給。一個好的思想教育過程,要以心換心,用最好的話語轉換方式,在最恰當的場合提供給對方,這樣才能産生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