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四區”定位 繪就強區“藍圖” 海州:豪情滿懷再譜華麗新篇






海州,連雲港市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素有“東海名郡”“淮海東來第一城”美稱。在這裡,孔子登山望海、問官于郯;在這裡,秦皇東巡、立石為門;在這裡,佛教東傳、摩崖造像……
今天,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洋溢著動人的人文情懷和磅薄的都市氣象,迎來了嶄新的發展契機。海州經濟社會保持穩健發展,都市産業擴量提質,城鄉面貌持續改善,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2015年春,連雲港市委主要負責人調研海州區時提出,要把海州打造成“現代城市經濟引領區、城市建設管理示範區、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幸福生態宜居首善區”。勤勞質樸的海州人正在用實際行動繪就強區富民壯麗宏偉“藍圖”,將這片熱土打造成連雲港的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立足“四區定位”,打造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海州區砥礪奮進,取得不俗的成績。作為連雲港的門戶,海州區自感使命重大,為打造區域經濟文化中心,海州緊扣現代城市經濟引領區、城市建設管理示範區、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幸福生態宜居首善區的“四區”定位,力爭把美好藍圖轉化為生動現實。
打造現代城市經濟引領區。圍繞高端裝備製造、新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導産業,構建都市工業新格局。加快做大商貿物流業,大力發展總部、創意、培訓等現代樓宇經濟,構建“543”商貿經濟體系。
打造城市建設管理示範區。堅持精美設計,將城市設計融入規劃制定全過程。堅持精緻建設,有序實施新城開發、舊城改造和古城復興,讓城市功能更完善,環境更宜居。堅持精細管理,健全城區治理標準體系,加快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小區建設步伐。
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創新打造一批高精專特的“小巨人”企業和自主創新企業。集聚創新合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能。
打造幸福生態宜居首善區。圍繞青山入城,啟動環錦屏山旅遊觀光帶建設,打造城市大公園。圍繞綠水環繞,加強主要河流治理,形成56公里閉合觀光河道。圍繞古城復興,建成朐山書院、鹽河巷文化産業園等特色文化項目,打造一批標誌性人文景觀作品。
作為連雲港的中心城區,海州在集聚資源、公共服務、城市配套、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其他縣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對照中心城區的使命,海州將在更廣層面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真正打造好連雲港的門戶。
聚焦富民主題,繪出強區壯麗宏偉“藍圖”
海州區聚焦富民主題,不負上級政府以及人民的重托,始終以發展為己任,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年度275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大力實施以商招商、産業鏈招商和專業招商,完善招商激勵政策,凝聚招商合力。重點扶持43家區級培強培優企業、3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14家擬上市企業,加大企業“升規”激勵扶持和要素傾斜力度,加快做大工業總量。
進一步優化佈局,做強産業主陣地。工業園區整合優化資源,加大“騰籠換鳥”力度。商貿物流提檔升級,推動蘇寧二期建設和中央百貨南拓,打造浦南U型物流帶,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全域旅遊提速開發,重點打響“一山一水一古城”特色旅遊。
城市美不美,城建很關鍵,海州區加快城市建設,繼續推進濱河新區、孔望新城建設和海州古城復建。實施舊城改造,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加強城市管理,美化城市形象,深化263專項行動,關停搬遷一批城區化工企業,落實三級河長制。
堅持抓實事惠民,認真落實省市區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快打造一批創業街區、創業園和眾創平臺。做優社會事業,優化城鄉教育佈局,建設一批優質學校;深化醫聯體建設,強化分級診療,確保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推行智慧養老,加快構建養老服務體系。
今天,一個人文薈萃、快速發展的新海州正在向我們走來。海州人民發揚拼搏進取、不畏艱難、敢為人先、埋頭耕耘的實幹作風,打造青山與綠水環繞融合、古城與新區交相輝映,幸福與富足並存共築的榮興之地,讓人民共享海州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