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11”預售制推動供應鏈變革 按需備貨,廠家不再“賭庫存”
“雙11”是下半年電商的重頭戲,對於很多賣家來説,應對這場一年中最重要的“戰爭”,光是“備貨”環節就愁煞人。2017年因為預售制度的設定,越來越多的企業吃下了“定心丸”,一定程度上的按需備貨,讓很多企業的供應鏈環節發生了很大變化,組織生産從“看天收”變成了“大數據”分析。
智慧家居機器人公司“科沃斯”集團的數個天貓專賣店客服人員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不間斷和顧客溝通預售問題。粗略點數,在科沃斯科暢專賣店,9.8元的預售定金本月賣出了4947筆;科沃斯科瀚專賣店,一款掃地機器人産品本月有4886人支付了100元定金。科沃斯旗艦店的數據更誇張,爆款預售已經超出9萬台。
2016年“雙11”的日化用品預售“冠軍”寶潔公司,2017年再次啟動預售機制。比如,洗衣液支付10元定金可抵20元,本月一款汰漬9公斤洗衣液家庭裝,已經預訂出了9萬多件。有了預售制度,來再多訂單都不緊張,可以明確告訴消費者發貨時間。
博西家電(中國)有限公司是總部設在南京的老牌外資企業,作為“雙11”活動中的老手,對於預售制度給供應鏈帶來的改變深有感觸。該公司相關人士認為,預售機制對於廠商、電商平臺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來説是共贏的機會,預售産品可能會佔整個店舖“雙11”銷售的兩到四成。
據介紹,一般來説,預售産品從10月20日左右就需要“上架”,此時距離“雙11”還有長達20天的時間。對廠家、電商平臺而言,預售機制可以拉長“雙11”的預熱期,實現多次促銷。較長的預售週期會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訪問,賣家和平臺可以根據預售産品的熱度進行大數據分析,調整並優化“雙11”方案,提升消費者滿意度。此外,通過預售機制的參與者,廠家還可以判斷出産品潮流和價格趨勢,便於做好次年的規劃與安排。預售制度還可以幫助廠家更加有針對性地備貨和推廣産品,廠家再也不用“賭”庫存了。
當然,預售機制並非完美無缺。廠家仍舊存在一定風險:預售階段的主動權是在消費者手裏,賣家面臨著消費者改變主意的風險。
2017年是“雙11”的第9年,這一年也被天貓稱為“新零售元年”。在新零售時代,數據成了新的生産資料,演算法成了重要的“流水線”,生産的組織方式發生了最根本的變化。新零售對工業時代傳統的、垂直的、封閉的、線性的供應鏈結構,做了一次徹底的打散重組,它將形成未來網狀的社會化合作的全新方式。業內人士稱,2017今年的“雙11”,將是對新零售的一次“大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