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江蘇省高端智庫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舉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智庫報告會,20多位法學專家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開討論。
專家們認為,黨的十九大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這既是法治建設的基本綱領,又是推進法治現代化進程的指導原則。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是用法治標注新時代反腐敗工作的點睛之筆。江蘇省法學會副會長朱華仁認為,以法治為目標的制度建設,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最終贏得反腐敗鬥爭全面勝利的重大選擇。要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把反腐敗任務從黨內推向國家層面,進而進一步強化法律在權力監督中的作用。
全面依法治國離不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之間的辯證統一、相互支撐。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法治社會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江蘇省司法廳公證管理處處長徐建彤表示,長期以來,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建設轟轟烈烈,法治社會建設則呈現出缺牽頭部門、缺發展規劃、缺細化落實的“三缺”現象。要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思想,走出一條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體”的新路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不斷革新,如何加強網絡的依法治理是個亟待研究的問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栗燕教授認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維護網絡安全,重要的是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要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法治的理念和規律上,有針對性地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複合型法治人才。
專家們還就司法現代化、知識産權法律制度、農村法治建設、法治文化和觀念培育等議題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