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態苗種天然養殖,成本下不來,價格上不去—有機螃蟹推廣遇瓶頸
2004年,高淳固城湖螃蟹獲得全國第一個有機螃蟹認證;上個月,該區陽江鎮被授予“全國‘有機螃蟹’第一鎮”稱號。可南京日報記者採訪發現,13年過去了,有機螃蟹的市場認知度卻不高,有機蟹養殖面積僅維持在1000畝。在人們追求吃得健康、安全的時代,“最好的螃蟹”為何遭遇推廣難?
苗種、餌料、水質要求高,成本下不來
全國第一個有機螃蟹基地坐落在陽江鎮獅樹水産漁場內,毗鄰國家級濕地公園“固城湖水慢城”,穿過茂盛的水杉“屏障”,場內綠樹成蔭,自然環境優美,溝渠縱橫,水質清新。
基地佔地2000多畝,70%從事螃蟹的生態和有機養殖。其中一塊蟹塘的主人倪雪梅告訴記者,塘裏的螃蟹嚴格按照《有機螃蟹操作規程》來養殖,採用生態苗種,使用有機餌料,病蟲害防治方面嚴格執行有機食品所限制的藥品。
有機苗種和餌料使有機蟹成本增高。倪雪梅説,有機蟹養殖投放的餌料也必須是有機食品,必須到指定地方購買,一般無公害蟹15畝的養殖成本約8萬元,但她養的15畝有機蟹的成本達到12萬元。曾經養殖有機蟹的古柏街道水産養殖總廠負責人張小才也表示,有機蟹的成本太高,“普通玉米可能只要1元/斤,有機玉米的單價則達到三四元。”有機蟹的養殖成本至少比普通螃蟹成本高出30%。
此外,養殖有機蟹還要建立6米左右的有機蟹生産隔離帶,並不定期對生産環節進行檢測。“幾乎每個月都有人來監測水質和環境。”獅樹水産漁場負責人徐財富介紹,有機蟹的認證每年一次,從苗種到餌料、環境,認證檢測貫穿螃蟹養殖的各個環節,基地的水質優於國家地面水Ⅱ類標準。
一般消費者認知度不高,價格難上去
南京日報記者採訪時,來自玄武區的幾位婦女正在倪雪梅的蟹塘邊選購螃蟹,2兩多的螃蟹不到10元/只,幾位阿姨聽説是有機蟹,高興地每人買了10多只。
有機蟹無污染、富營養、高品質、環保安全,但價格與普通無公害螃蟹相差無幾。當天價格顯示,有機蟹基地3兩的母蟹和4兩公蟹銷售價格為40元/只,8隻裝的3兩母蟹和4兩公蟹為480元/盒,同一天淘寶南京館8隻裝4兩公蟹的價格為438元/盒,二者相差不到10%。
有機蟹並非沒有風光過。“在幾年前,固城湖有機蟹很受追捧,8隻裝的3兩母蟹和4兩公蟹曾賣到1500元/盒,是現在的3倍。”回想當年有機蟹的風光,徐財富言語中充滿羨慕。
有機蟹價格為何下來了?徐財富認為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度不夠,“儘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求有機食品,但對有機蟹了解甚少,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説,只要是螃蟹就行。”
“價格上不去,成本仍很高,畝均效益難提升,養殖戶也就沒有了積極性。” 徐財富坦言,這就是有機蟹難以推廣的原因。
因為這個原因,張小才從去年開始乾脆放棄養有機蟹,養殖廠原來1000多畝有機蟹養殖面積全部改養無公害螃蟹。
政府扶持+旅遊帶動,養殖規模有望提高
目前固城湖有機蟹養殖基地養殖面積為1000畝,年産量約50噸,銷售方面主要靠老客戶,只有極少量的有機蟹會進入批發市場。南京日報記者在天貓和京東上搜索“固城湖有機螃蟹”,均未搜到相關産品。
2017年9月以來,倪雪梅家的螃蟹幾乎全是在塘口被買走,沒有進入市場銷售。“都是老客戶光顧,他們提前預訂,很多都是通過快遞直接發走。”
當地政府和養殖戶很珍惜有機蟹養殖已有的基礎。“獲得有機認證,僅養殖環境就需要3年轉化時間,放棄容易,但要再取得有機認證就難。”陽江鎮副鎮長繆飛説,近年來,該鎮為推廣有機蟹養殖,出臺扶持政策,所有認證檢測費用由鎮政府承擔。為了打響有機蟹的品牌,當地政府還計劃依託水慢城的旅遊資源,建設水産健康示範基地,拓寬養殖新模式,延伸産業鏈,提高有機蟹的輻射帶動和示範推廣作用。
為降低有機蟹的成本,倪雪梅採用青蝦套養的模式分攤有機蟹的畝均成本,去年利潤達10萬元,今年預計比去年更好。“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有機蟹的自身價值會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張小才也表示,隨著消費者對有機蟹的認知度逐漸提高,他將重新改養有機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