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著名作家江蘇采風團走進秦淮 用手中之筆書寫江蘇之美

葉辛(左)、高洪波(中)等著名作家在科舉博物館仔細聆聽講解。查金忠 攝
7日下午,“全國著名作家江蘇采風暨‘萬人看秦淮”文化名人專場”活動在南京秦淮區舉行。近20名全國知名作家在南京秦淮河、夫子廟、科舉博物館、老門東等最有南京味兒的美景中流連忘返,一方面通過采風汲取創作營養,另一方面也通過手中之筆宣傳南京之美。
2014年以來,江蘇省旅遊局與省作家協會等單位聯合,先後以“江蘇名鎮”、“江蘇美食”、“江蘇美物”為主題推出“名家名作”系列采風活動,數十位全國著名作家幾下江蘇,把江蘇的古鎮名村、舌尖美食、地産美物化為他們筆下的一篇篇美文,展示了江蘇的旅遊文化。
7日的采風以“美景”為主題,作家們依次走進秦淮河、夫子廟、科舉博物館、老門東等美景之中。
“我是來南京比較多的北方作家,這次來科舉博物館,仍感覺非常驚艷。它的整體建築風格,它對科舉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用於展陳的軟硬體配備,體現了南京人的文化情懷和文化眼光,做得非常好。”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説,科舉伴隨中國1300多年的漫長歷史,與每個中國文化人命運都息息相關。“南京用一種特殊的文化眼光,建成這樣一座地下科舉博物館,這是有文化眼光和文化情懷的工作。如果我是一個南京的小孩,從小就接觸科舉博物館,會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魅力。這對培養孩子的文化自信,是非常好的基礎性工作。”
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説,江蘇的美景非常適合文化遊、深度遊,以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來吸引人。現在江蘇的內涵已經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來,但還需要更大力度宣傳、推介。“通過作家的筆,寫作家的感觸,可以讓更多人領略江蘇之美。”
“以往我腦中的夫子廟跟其他地方的城隍廟差不多,但這次看到科舉博物館,覺得它整體提升了夫子廟、秦淮河地區的文氣和風雅之氣。”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説,2014年10月,首屆“全國著名作家江蘇采風”活動舉辦時,他曾來過夫子廟,那時科舉博物館還只是設想,“短短3年就把設想變成了現實,而且把1300年的科舉制度挖掘得很深、很細,能讓人帶走知識、帶走感動。”他透露,自己正在構思一篇以“夫子廟和城隍廟”為主題的文章,把這趟秦淮之行的感受寫出來。
“科舉博物館、老門東都是特別有文化承載力的東西,南京秦淮一方面把文化産業作出規模,另一方面在文化表現方面又做得更加精細,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江蘇文化的樣貌。”人民日報文藝部主編董宏君説,新時代如何表現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在保持原有韻味的同時,寫出時代特色,既考驗地方政府的智慧,也值得文藝工作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