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據表明,1-10月份,江蘇灌雲經濟開發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産值124.0億元,完成規上固定資産投資51.4億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5億元,外貿進出口65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48.3萬美元。
目前,灌雲開發區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的運行態勢,為該區提出打造“區域性經濟發展增長極、現代特色産業集聚高地、生態融合創業宜居新城區”,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創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注腳。
“開發區不能守著生態不發展,也不能只顧發展而忽視生態保護。創新是統籌綠色發展和區域崛起的最佳結合點,一頭連著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一頭連著産城融合和百姓富裕。”灌雲開發區上下共識是,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綜合考慮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城市管理、生態保護等多重因素,引領發展提檔升級、突出特色、彰顯品位,打造成為全縣綠色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多規合一”引領特色發展
灌雲開發區明確,切實推行“多規合一”,重點加快完善“生産、商務研發及産業配套中心、生態宜居”三個功能區,構成以商旅中心、行政中心、商務中心和産業中心組合而成的“鑽石”城市發展格局。
行進在園區,機器轟鳴的廠房車間、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繁忙奮戰的施工人員正在加速推進項目建設。銀華春翔、耀科鋁業、匯九齒輪、大陸機械等企業推動裝備製造産業向智慧化轉變,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鷹遊紡織、泰達紡織等企業,加快連雲港紡織産業園建設;紫燕食品、品品鮮食用菌工廠化生産、科倫多食品配料、伊雲貝爾飲料等企業,助力打造食品與健康産業園;電咖新能源汽車、罡陽汽車零部件産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新材料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威而特視窗顯示屏等企業,打造光電信息産業園……隨著一批批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牽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接踵入園,灌雲開發區逐漸培育和形成“123”産業體系。
基於此,灌雲開發區明確,重點發展以現代裝備製造為主導的全産業鏈,未來將打造成為提升産業區域競爭力的核心産業;優化提升輕工紡織、食品與健康産業兩大支柱産業,與主導産業形成差異化發展,打造開發區的産業發展名片;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光電信息、新材料三大新興産業,助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打造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改革創新激活産業動能
耀科鋁業有限公司年産400萬件輪轂智慧生産項目簽約,著力推進智慧裝備機器人在輪轂製造業中的應用;高端化、專業化“雲海·智造工場”投入使用……在灌雲開發區,智慧製造方興未艾,也正是該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轉型發展的縮影。
如何加快創新能力建設?灌雲開發區專門出臺《關於鼓勵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工作的獎勵辦法》,並傾力搭建創新平臺,形成創新機制。目前,該區建成國家級星創天地——灌雲設施蔬菜星創天地、江蘇省旋耕機械科技創新中心、南京農業大學灌雲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淮海工學院聯合技術轉移中心開發區分中心、江蘇省農業機械協同創新服務示範基地、留學生創業園等平臺,無不成為開發區招才引智、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
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持續增強。灌雲開發區已擁有省市企業研發機構17個,各類科研平臺15個;培育省市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7家,省市兩化融合試點企業4家;建成企業品牌創建“孵化庫”,培育出“雲山”“振雲”“科多”等省級品牌6個、市級品牌19個,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産品62個,獲批專利130余個。
高效服務創優營商環境
項目招引是園區發展的“源頭活水”。今年以來,灌雲開發區加快探索精準招商、補鏈招商、存量招商、全員招商、資本招商等招商引資新模式。1-10月份,全區新簽約過億元項目21個,其中10億元以上4個。
招商實績的背後,是灌雲開發區切實推行“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立足全年目標,突出問題導向,促使工作提速、服務提質。該區成立重大項目推進領導小組,推行一個分管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個責任人和一個聯絡員的“四個一”服務機制;推行投資項目“代辦制”,實行保姆式動態跟蹤服務,從項目名稱核準到立項、報批、報建、辦證全過程實行全程代理;建立以“倒逼進度、倒逼責任、倒逼作風”為主要措施的項目建設“倒逼機制”,所有在建項目設立“項目試生産倒計時牌”,將項目進度置於公眾輿論之下,有效推動了開發區和項目建設單位倒排工期、挂圖作戰,保障了重點項目快投産、快見效。
此外,該區出臺産業發展配套扶持政策,精簡行政審批環節,多維度為企業提供金融、財務、法律、審計、人力資源等服務;深入開展黨員幹部職工爭做“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好處事、不出事”表率的作風轉變集中活動,持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在全縣引起強烈反響,受到當地幹群的一致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