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過江交通建設進入加速期 ——跨江通道,“十三五”每年開工一條
11月8日,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開工建設,至此南京已通車和在建的過江通道達11條。在長江南京段,總共佈局22條過江通道,這些通道建設時序如何?將承擔怎樣的交通功能?《新華日報》記者採訪了南京有關專家和部門負責人。
跨江交通建設進入“加速期”
長江南京段劃出一道弧線,如果把江南江北比作一身對襟“中式長衫”,規劃的22條過江通道像是整齊密布的“盤扣”,從上游的江寧濱江,到下游的龍潭港,每隔數公里就“扣”上一條,數量之多、密度之高居長江沿岸城市前列。
“長江上已建成150多條過江通道,反映了長江流域經濟帶的蓬勃發展勢頭。”南京市交通局局長陳雷告訴記者,武漢作為長江中游樞紐城市,共規劃20條過江通道;南京既是長江下游區域中心城市,又是揚子江城市群龍頭城市,正推進擁江發展、江北開發,22條過江通道不僅強化城市功能定位,也是現實發展需要。
“十二五”時期,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投資最大、速度最快,建成長江四橋、揚子江隧道、地鐵3號線和10號線。“十三五”時期,更是“快馬加鞭”,跨江通道每年開建一條:2016年,長江五橋開工;2017年,和燕路過江通道開建;2018年,仙新路過江通道開建;2019年,確保建寧西路通道開工,如前期條件加快有望于2018年開工;2020年,龍潭路通道開建;還將建設地鐵4號線二期,屆時南京通車或在建的過江通道將達15條以上。
“市內橋隧”原則上不收費
交通專家介紹,南京佈局20多條過江通道,功能上分為市內橋、過境橋,“通道性質”上可分為鐵路橋、地鐵、隧道、公路橋,還有功能混合橋,如長江大橋為公鐵混合,大勝關鐵橋為高鐵、地鐵混合橋。這些過江通道不僅疏解南京江南江北交通,還強化南京交通樞紐城市地位。
作為綜合性鐵路樞紐,南京朝全國六個方向通高鐵,大勝關鐵橋是京滬高鐵、滬漢蓉高鐵共用通道。南京還通過鐵路橋和地鐵串聯起高鐵南站、南京站和規劃中的南京北站,把鐵路站建在城市軌道網上,把交通樞紐作為新城發展的“棋眼”。上元門通道連接南京站和南京北站,是寧淮城鐵過江橋。
公路橋和隧道中,主城區的過江通道為“市內橋”;城外的三橋、四橋是“過境橋”,連接南京繞越高速,成為多條國省幹線的跨江橋。龍潭路過江通道連接寧鎮揚三市,是寧鎮揚一體化的“橋頭堡”。陳雷介紹,“市內橋”滿足主城過江交通,是不收費的。南京2010年與中鐵建簽訂協議,46億元回購長江隧道全部股權,並於去年1月與揚子江隧道同日免費開放。和燕路通道、長江五橋建成後都不會收費。而長江三橋、四橋連接的是過境高速公路,以服務周邊城市、打通過境公路為主,屬於經營性公路橋,短期內不會免費。
過江通道並非越多越好
從長江五橋到長江二橋,再經由浦儀過江通道連接江北大道,南京形成跨越長江的“大繞城”,“繞城”內的過江通道又多又密,每隔兩三公里就有一條。主城內跨江通道如此密集,會不會對老城交通造成衝擊,對歷史城區保護帶來負面影響?
南京市城交院董事長楊濤解釋説,主城區過江通道連接城市快速內環,以穿城貫通交通為主。南京快速內環在城區形成“一環”後,通過賽虹橋、古平崗、新莊立交繼續向江北“放射”,其中的“兩橫”緯七路、緯三路通過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連上江北大道,“兩縱”中“一縱”長江大橋正進行維修改造,另“一縱”就是和燕路過江通道,跨江形成“井字三環、軸向放射、組團快連”的都市區交通格局。這個“井字三環”對老城總體上是個保護。二橋、四橋間的仙新路連接東麒路、宏運大道,溝通起仙林大學城、麒麟科創園、南部新城,算得上“南京2.5環”,對繞城、繞越公路是個疏解。
22條過江通道中,建寧西路、漢中西路兩條通道“直衝”老城區,沿線文保建築多。規劃專家認為,建寧西路通道對下關老城保護有所影響,但南岸是老城唯一瀕臨長江主航道的岸線,正建設下關濱江商務區,對岸是江北中心區核心區,通道建成後,經由主城“Z”字型民國大道過江直抵浦口火車站,將形成南京重要的歷史文脈和城市軸線。這條通道通過優化設計,力爭在老城保護和擁江開發中求得平衡。而漢中西路通道江南岸路網密度大,交通壓力大且保護建築多,專家建議“不建為好”,這一地區過江交通可由地鐵13號線替代。
“跨江發展需要通道支撐,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楊濤認為,江北既要接受老城的輻射,也要強化配套自成中心,這樣才能避免鐘擺式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