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提高百姓健康素質為天職 ——南京建鄴區衛計局積極開展群眾健身活動
旨在探索慢性病干預適宜技術,提高職業人群健康水準——南京市建鄴區為期100天的“萬步有約”職業人群健走激勵大賽活動近日落下帷幕。2017年共有職業人群參賽者534人參加這項活動,人數足足比2016年翻了3倍多,參賽的部門更是多達34個。南京市建鄴區衛計局副局長沈瑜説,自2016年首屆“萬步有約”開展以來,轄區內居民的鍛鍊意識、健康素養明顯加強,百姓健康水準逐步提高。
研究發現,約80%的醫療資源是被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消耗掉的;80%的生命也是被這些慢性疾病奪去的。缺乏體育鍛鍊、飲食結構不合理、久坐不動、焦慮等,是誘發這些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如果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慢性病的危害,提高公眾鍛鍊意識,讓他們“管住嘴,邁開腿”,那麼,這些疾病是可以預防的,生命也是可以延長的。
近年來,建鄴區廣泛開展促進健康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等,為提高轄區居民身體素質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沈瑜説,去年建鄴區作為南京市唯一的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參與首屆“萬步有約”職業人群健走激勵大獎賽, 170余人參加活動並獲得全國特色示範區和江蘇省二等獎的好成績。
參賽者監測的數據顯示,健走前後BMI指數改善良好,指數達到正常的上升了8.1%,肥胖級別的BMI下降了0.9%;內臟脂肪正常比例上升17%,內臟肥胖比例下降17.8%;腰圍情況改善也非常明顯,達到正常的人群上升7.2%,中心性肥胖前期的比例下降12.1%。
“如今愛鍛鍊的人越來越多,有人游泳、有人打球,等等。這些運動多半會受到時間、地點、場所的限制,唯有走路不受任何限制,只要有鍛鍊意識,抬腿就行動。”“萬步有約”健康顧問張霞説,在“萬步有約”活動的影響下,如今區政府機關大樓內的白領們,有車不開、有公交不坐、有自行車不騎,而走路上下班的人比例非常高,鍛鍊意識明顯加強。
建鄴區還建成了54個健康監測點、健康小屋覆蓋了30個社區。小屋內有血壓計、血糖儀、骨密度儀、人體成分儀等,空閒時來測下血糖、量個血壓成許多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居民就是通過健康小屋發現自己患有慢性病的,通過積極治療,如今又恢復健康體魄。
“上醫治未病”,未病先防,接種疫苗是重要一環。近年來建鄴區多措並舉,保證兒童打上放心苗,轄區內兒童在疫苗的保護下茁壯成長。今年建鄴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完成了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的建設,接種門診內,篩查區、候診區、留觀區、兒童玩具區、哺乳區等一應俱全,充滿人性化。
接种醫生都要經過嚴格培訓,統一考試合格後持《預防接種人員上崗證》。疫苗從省採購平臺買來後,全程冷鏈配送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冰箱,路途中有電子溫度計監控,數據實時上傳到後臺,確保萬無一失。這些安全措施保證了每年15萬多人次的安全接種。
嚴格、規範的管理,精湛、過硬的本領,熱情、週到的服務,常抓不懈的健康教育,使建鄴區成為南京市首個建設“江蘇省健康促進試點區”。近年來,該區健康促進醫院、健康促進學校等活動紅紅火火。監測數據表明:轄區居民健康素養提高明顯,青少年吸煙率下降6個百分點,健康飲食行為形成率12個百分點,高血壓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率提高9個百分點;2013年居民期望壽命為82.35歲,2016年升為83.23歲,提高了0.88歲。
有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穫。這幾年來建鄴區先後獲得江蘇省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江蘇省衛生應急示範區、國家級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區等榮譽。沈瑜説,百尺竿頭有待更進一步,這些成績的取得已屬於過去。提高百姓健康素質是疾控人的天職,在建設健康南京、健康建鄴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