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慧製造助力南汽産能翻番—業內之最 1小時下線70輛

11月15日,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的南汽浦口工廠總裝車間裏,總裝生産線上,裝載著發動機的移動機器人全程跟隨生産線上的工人對車輛進行組裝。 崔曉 攝

智慧製造在南京
10月,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浦口工廠産能提升到每小時能夠生産70輛車,創下國內汽車工廠的每小時産能之最。經過一年多的智慧工廠打造,這家已經成立70年的老牌車企在智慧製造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的南汽浦口工廠是目前上汽集團乘用車生産基地裏産能最大、工藝水準最先進的工廠之一。11月15日下午,南汽總裝車間裏,榮威、MG名爵的多款轎車和SUV産品正一輛接一輛“排隊”等待下線。雖然車型、顏色都不同,生産線上的每道工序卻有條不紊。經過智慧化改造,這條總裝線已經可以同時承擔6個平臺幾十款車型的整車裝配任務。從上個月起,産能正式從以前的每小時30輛提升到70輛,整個工廠的年産能也從以前的20萬輛提升到了45萬輛。
“大家看到的是一輛輛車在移動,它們背後連接著26台套核心繫統,所有裝備智慧互聯,再加上後臺大數據中心的智慧決策,共同形成了我們的數字化智慧工廠。”南汽信息系統部部長陳峻説,“如今,我們的不少車間都已是機器人唱主角。比如,涂裝車間新增了70多台機器人,自動化率達76%,噴塗、涂膠等環節已全面實現自動化操作。車身車間已有300多台機器人,自動化率接近100%。總裝生産線因為個性化要求比較多,暫時還不能以大量機器人取代工人,但經過智慧化改造,生産效率也有了極大提升。”
陳峻介紹,從2016年至今,南汽大手筆投入超8億元打造智慧工廠。“投入大、收益也大。在同樣面積的廠房內,我們去年的産量是16萬輛,今年到目前已超過30萬輛,接近翻番。從訂單下達到整車下線,交付週期從以前的3天縮短到2.25天,配料效率提高了62%。”他説,傳統製造企業進行智慧化改造的很多,但每家模式都不可複製,南汽根據自身特點,將智慧化向産品和服務延伸,目前已推出全球第一款“互聯網SUV”榮威RX5等産品,今年新能源乘用車將達1萬輛産能規模,未來還將構建涵蓋汽車全産業鏈的智慧製造生態圈。
以南汽集團、中車南京浦鎮公司等實力企業為代表,智慧製造産業在江北新區已形成聚集。2016年7月新區整合資源,專門設立了智慧製造産業園,區域內現有企業500余家,其中産值過億元的工業企業16家,南京首批智慧工廠有30%分佈在此。
園區管理辦公室主任徐韜介紹,園區目前正規劃建設中歐軌道智慧交通國際研創基地、汽車關鍵部件研發生産基地、積體電路産業園、智慧機器人産業化基地和人工智能産業園等子園區。同時,園區還出臺了一攬子政策為企業提供扶持,例如,實施智慧製造産業培育工程,對投資新建智慧製造産業項目,可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扶持;實施智慧工廠培育工程,對列入智慧工廠建設計劃的企業,可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未來,園區將圍繞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和人工智能等主導産業,力爭建立3個“千億級”産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