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5個“醫聯體”覆蓋全省 基層診療已佔六成 大小醫院牽手,家門口看大病
“前後昏迷十多天,要不是搶救及時,我這命早就沒了。”55歲的南京市高淳區居民蘭春牛,今年6月突發疾病,被送至高淳區醫院(南京鼓樓醫院高淳分院)就醫,當晚便陷入深度昏迷,院方利用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緊急將他轉到南京鼓樓醫院ICU(重症監護病房)搶救,才撿回一條命。
高淳區醫院ICU李小石主任説,老蘭來時情況非常危急,他同時被EB病毒、超級細菌、曲黴菌、真菌等感染,個個都很凶險。他的這條命能保住,一方面是就醫及時,一方面雙向轉診制度為患者贏得就診黃金時間。
大小兩級醫院“牽手”,急診病例及時通過“綠色通道”上轉,鼓樓醫院向高淳分院派去常年不走的專家隊伍。當地重病居民不用跑到主城,在家門口就可看專家、開大刀。
40歲的高淳雙塔鎮趙女士,在高淳區醫院檢查出甲狀腺腫瘤後,曾想到南京主城區大醫院手術。聽説鼓樓醫院知名專家桑劍鋒每週都來坐診、手術,她決定就在高淳做手術。目前她手術非常成功,正準備出院。
“甲狀腺精細而複雜,做手術也是有粗有精,許多患者查出患有這樣的疾病後,就直接轉到南京大醫院。”高淳區醫院普外科病區主任李文祥説,患者轉到南京大醫院,花費更多,家人照顧也不便。趙女士的甲狀腺手術,到南京大醫院看,至少要花2.5萬元,而在高淳分院最多不超過1.5萬元,報銷比例又比大醫院高,她只需實付六七千元。
“2015、2016年,我院派出消化科和腫瘤內科專家到高淳人民醫院出診看病、手術,嘗試建立專科聯盟。去年底,經政府主管部門同意,高淳人民醫院加入鼓樓醫院集團,掛牌南京鼓樓醫院高淳分院。” 鼓樓醫院黨委書記彭宇竹介紹,鼓樓醫院“牽手”小醫院成立“醫聯體”,高淳分院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在鼓樓醫院的幫扶下,該院肝膽胰科、骨科、放射科、神經內科等科室門診量普遍上升15%以上,三、四級疑難手術比例由30%增至50%以上。消化科門診量同比上升超三成,從薄弱科室一躍成為南京市臨床重點科室,當地消化系統病人幾乎不用再轉院就診。
以建立醫聯體為基礎,鼓樓醫院向高淳分院派出大量專家,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雙向轉診、巡迴醫療等,為高淳分院提供技術支持和管理指導。鼓樓醫院高淳分院院長趙有發説,鼓樓醫院的全方位幫扶,給高淳分院不僅帶來醫療技術、科研學術、管理理念,而且帶來百年鼓醫所特有的人文精神。
大小醫院攜手成立“醫聯體”,建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實現“大病進醫院、小病回社區、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模式,是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醫改的主推方向。鼓樓醫院與高淳區人民醫院“牽手”江蘇省深化醫改的縮影。
江蘇省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處處長姜侖介紹,“醫聯體”在江蘇省已實現全覆蓋,江蘇全省所有市、縣(市)全面推開“醫聯體”建設,所有省、市、縣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建立各種模式的“醫聯體”305個。2017年上半年,江蘇省基層診療超1.5億人次,佔總診療人次近60%;兩周患病群眾首選基層就診2241余萬人次,佔兩周患病就診人次比例超50%。雙向轉診機制逐步形成。2017年上半年,二、三級醫院下轉10.6萬人次,同比增加2萬餘人次;基層機構上轉30余萬人次,同比下降近7萬餘人次。“大醫院看疑難雜症,頭痛腦熱留小醫院”,這種合理的就診模式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