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鄭飛 實習生 楊心怡):11月25日上午,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師範大學、中共鼓樓區委宣傳部協辦的“第二屆感恩·南京安全區”冬日徒步尋訪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蘇省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大草坪舉行。

冬日徒步尋訪活動現場 許特達 攝
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曹路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紫金草國際和平紀念章獲得者、國際友人約翰·馬吉的孫子克裏斯·馬吉,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民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兒媳婦郝民萍,南京保衛戰第八十七師第二六一旅旅長陳頤鼎的兒子陳萬中,以及150名外籍留學生代表等共計300多名中外人士參加了活動。

中外人士參與徒步尋訪活動 毛勁松 攝
此次徒步活動沿著抗日期間南京安全區的路線,途徑拉貝故居、中山路251號(原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南京大學(原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寧海路5號(原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部舊址)、南京師範大學(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等地。全程約8公里,徒步時長約2小時。
到達終點後,主辦方為參與者發放紀念獎牌,參與者在感恩墻上簽名留言,感恩國際友人的大愛,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
據悉,南京淪陷前的1937年11月22日,由來自美國、德國等國的20多位國際友人商議並組成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他們組建難民收容所,收容了25萬多難民,溫暖了瑟瑟寒風中難民絕望的心。
國際友人約翰·拉貝是當年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在1937年11月22日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下午5時,國際委員會開會討論成了一個南京平民中立區,大家選舉我當‘主席’,我推辭不掉,為了做件好事,我讓步了。”
此次活動志願者的組織發起人——南京師範大學致遠社成員毛天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雖然現在的青年人都知道侵華日軍的暴行,但是大部分人了解到的只是浮于表面的現象和一個冰冷、驚悚的數字,對這件慘案的前因後果以及國際友人的義務援助行為知之甚少,我們需要更多人去銘記拉貝、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的恩情,我們要懂得感恩。”毛天還表示,南京師範大學致遠社還會組織更多的志願者參加類似的活動,發動校園公益的力量去讓這段歷史不被忘卻,這份恩情不被遺忘。

南京師範大學致遠社成員毛天 南師大校團委“遇見南師” 李佳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