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二連三的“幼師虐童”新聞極大地刺痛了公眾的神經,毆打、推搡、腳踢幼童,給孩子喂芥末、吃藥片、打針,這些超越師德人倫底線的惡行,令人感到震驚、憤怒。
儘管“虐童事件”是個案,但再低的概率碰到每一個具體的家庭就是百分之百,就是莫大的痛苦。孩子是最嬌嫩的花朵,受到傷害時缺乏表達與反抗能力,對這一群體施暴,令人痛心,也必然會受到輿論的譴責。有關部門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認認真真開展大檢查、大督查、大教育,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堅決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然而,杜絕“虐童事件”,保障“幼有所育”,僅僅靠一次應急性的集中整治行動,很難收到治本之效。正如專家所言,“虐童”雖然是幼教行業的個別事件,但幼教存在“行業性軟肋”則是不爭的事實。具體表現在:其一,幼師師資力量總體不足,師生比遠未達標。2016年,全國幼兒園在園兒童(包括附設班)達4413.86萬人,教職工人數381.8萬人,師生比約為1:12,而標準的比例應該為1:5至1:7,這就意味著,全國幼教教職工缺口達240多萬人。隨著“二孩政策”實施,新一波幼兒潮即將到來,幼兒園師生比失衡現象還將進一步加劇。
其二,幼師學歷水準不高。幼兒教育對象特殊,不少國家對幼師要求高且嚴。比如美國規定,幼師學歷水準需達到本科以上,專科生想做幼師, 必須修齊所有的學前教育課程;在日本,幼兒園教師屬於教育公務員,社會地位高且待遇優厚,但進入門檻也高;在瑞典,60%的幼師是大學畢業,其餘40%為中專或職高學歷,只能做看管員。相形之下,國內幼兒園教師只要大專以上學歷即符合要求,保育員則高中以上即可,幼師學歷總體偏低,無證上崗的現象依然存在。
其三,薪酬待遇低。幼兒教師整天面對懵懵懂懂的“熊孩子”,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薪酬卻普遍不高。數據顯示,2016屆“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的本、專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分別為3504元和2706元,比全國本專科平均水準分別低872元和893元。薪酬低的結果是,高學歷人才不願進入,已經進入的工作積極性則受到影響。
要消除上述種種“軟肋”,必須綜合施策,打出“組合拳”,從加強師資力量培養、抬高幼師進入門檻、提高薪酬待遇水準、加強師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等各方面入手,為幼教構築一道紮實的安全網。特別值得提醒的是,由於幼兒教師的工作對像是剛剛走出家庭的幼兒,必須具備更高的師德水準與心理素質。客觀而言,如果自己的小孩哭鬧不休,即便是家長往往也會抓狂,幼兒教師日復一日整天面對一群鬧鬨哄的小孩,心理的疲憊可想而知。因此,一方面,在選擇幼師時要考察其心理素質,確保其人格健全;另一方面,要經常對幼兒教師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適時的心理疏導,及時給他們喝一些有益的“心靈雞湯”,確保其心理健康。目前幼兒園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大部分幼兒園為單位辦或民辦,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不失為走出困境的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