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將依法清理“僵屍組織” 違規社會組織列入“異常名錄”
規範化清理長期不活動、名存實亡的“僵屍組織”,建立社會組織“異常名錄”和“黑名單”,推動江蘇全省4600多家行業協會商會“脫帽”……11月28日,江蘇省民政系統召開會議,部署落實江蘇省兩辦《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
截至三季度末,江蘇全省共登記備案社會組織165775家,其中登記數達86150家。社會組織業務範圍涵蓋九成以上的行業産業,尤其在城市治理、養老助殘、慈善助困、志願服務、智庫智囊以及新興産業中表現搶眼,大大彌補了公共服務的不足。以南京市為例,南京市社會組織登記數年均增幅在10%以上,登記總數達1.2萬家,社會組織增加總值佔南京市GDP的0.3%,貢獻就業崗位達4.3萬個。
但社會組織的快速蓬勃發展也給科學監管、健康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意見》提出,強化退出機制,嚴格執行處罰裁量基準。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劉亞軍介紹,江蘇社會組織今後的監管重點是:對長期不活動,甚至在登記後短時間內就處於僵屍狀態的組織依法予以撤銷;不按規定年檢的,將依法對其執行約談、通報和處罰。2017年江蘇省級第一批已撤銷18家“僵屍組織”,登出一批長期不活動的組織。今後,還要在建立健全年度報告制度,第三方評估和投訴舉報機制等方面細化規則。
《意見》明確,穩妥推進政社分開,從嚴規範現職公務員和黨政機關退(離)休幹部在社會組織兼職任職。截至目前,在江蘇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註冊登記的行業協會商會約4600多家。江蘇省本級相繼開展兩批次的江蘇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脫鉤試點,共218家“脫帽”,最後一批試點預計在2018年底全部完成。市縣級行業協會商會的脫鉤也在陸續推進。脫鉤後,行業協會商會將實現與政府機關在人員、財産、機構、職能、黨建外事等方面的“五脫鉤”改革,褪去“官色”,回歸社會本位。
《新華日報》記者從會上還了解到,江蘇省民政廳將會同財政部門建立完善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制度。2017年,江蘇省民政廳繼續帶頭購買服務,安排3500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並將購買費用列入年度預算,發佈目錄清單,引導社會組織在養老、社會救助、社區治理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