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政務辦昨推出五項“放管服”改革創新成果 公共資源交易“不見面開標大廳”正式運行
2017年以來,欲在南京投標的企業發現,開標可以不到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現場了,“網上遠程不見面開標大廳”已經將傳統的實體開標場所搬到了網絡上。“投標人可在網絡覆蓋到的任意地點參加開標活動。”11月28日,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人告訴南京日報記者,經過近一年的開發測試,“網上遠程不見面開標大廳”已正式啟動運行。
在11月28日下午舉行的“2017年服務創新成果”發佈會上,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正式啟動運行了2017年五項“放管服”創新成果:網上遠程不見面開標大廳、交易一單清查詢平臺、新版進場交易證明書、交易大數據應用及展示平臺、新版網站。這些實施“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的成果,體現了南京市在“放管服”改革中“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務更優”的成效。
“以往,雖然實現了招投標活動全流程無紙化運行,可是由於開標活動具有公開度強的特點,招標人、投標人為全面實時掌握開標信息,多數是趕到現場的。”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人説,這一情況不僅導致往來交通、住宿費用的增加,還導致了交易高峰期項目等候開標的現象。隨著公共資源交易量的增加,這一狀況亟待改變。“今年交易最高峰較去年相比,交易量增加了46%,而‘網上不見面開標大廳’的建立,不僅極大地節約了各項費用,而且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招投標雙方都可參與開標活動。”他介紹。
據悉,通過這一全新的網上開標模式,投標人、招標人可進行投標文件在線解密、在線質疑、在線回復等操作;見證人和監管人員可全程見證、監管開標活動。開標場景也全程可視化呈現在所有人員眼前,投標人可實時瀏覽包括所有投標人名稱、價格、項目工期等在內的“開標情況一覽表”,避免了投標人與招標人、評委的“線下”接觸,降低了圍標串標的概率。
據初步測算,所有項目實現網上不見面開標後,每年將為投標人節約交易成本約4000萬元。目前,工程建設監理、貨物類項目已率先啟用遠程不見面開標,其他項目也將逐步推行。
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快捷地選到一家滿意的仲介代理機構,是所有市場主體的一大心願。此次發佈會上推出的“仲介機構交易平臺2.0系統”解決了這一難題。
早在2015年,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就建立了涵蓋招標代理、造價諮詢、財務審計、産權拍賣四大類型的仲介機構交易平臺1.0系統,為招標人和仲介機構提供了一個開放交易平臺。兩年來,該系統已完成超過9000個項目的仲介機構選取。
2017年來,為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需求,市政務辦、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該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打造了全新的仲介機構交易平臺2.0系統。2.0系統在報價方式、比選要素、動態預警、數據分析等方面有了較大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