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里外實時掌握溫度濕度入庫出庫 數字化糧庫,讓儲糧更安全
作為全國第一批糧庫智慧化升級試點省,近年來,江蘇省總投資3.2億元,中央投資補助1.28億元,建設145個倉儲智慧化升級項目,涉及16個省市級管理平臺和129個基層庫點。江蘇省糧庫改造的做法和經驗,得到國家糧食局的充分肯定,被確定為全國示範省。
出連雲港市區,向西南方向行15公里,就到了新海糧庫。這是一家從事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收儲和經營的國有糧庫,糧庫始建於1955年,迄今已有62年曆史,數字化改造讓這家“高齡”糧庫“返老還童”。
從室外樓梯進入122號糧倉後,記者看到,倉裏堆積著6米高的糧食,庫房頂端,裝有幾臺工程用空調機。糧庫主任孔海寧説,糧食最怕高溫,高溫會導致層層堆積的糧食發熱,進而導致發黴。現在是初冬,用不著開空調,到了夏天就24小時開著,確保倉內氣溫低於26攝氏度。6米高的稻穀底下有140個感測器,倉內稻穀的溫度、濕度實時上傳總控室,以前難以捉摸的溫度和濕度,現在變得直觀可視。
孔海寧説,糧庫在科技保糧和綠色儲糧方面進行有效探索。在糧食入庫環節,採取機械除雜,嚴把入倉糧源品質,目前入庫糧食凈糧率達100%。利用烘乾塔對冬季收購的部分高水分稻穀進行烘乾,使得入倉水分指標達到安全儲糧要求。連雲港夏季高溫高濕,冬季北方冷空氣過境頻繁,低溫低濕,糧庫根據季節變化特點,採取自然通風、機械通風、緩速通風、空調和屋頂風機聯合控溫、穀物冷卻機適時補充冷源等方式,創造低溫儲糧環境。
位於淮安市洪澤區的洪澤湖糧食儲備庫是江蘇省糧食局直屬庫點,也是數字糧庫的樣板庫。《新華日報》記者站在總控制室的螢幕前,能看到所有進出車輛。運糧的卡車過磅卸糧、出庫再次過磅顯示卡車自重後,車上裝了多少糧食立即顯示在螢幕上。
糧庫負責人説,整個庫區有69個監控頭,全方位全天候監控,無論是人還是車輛進入庫區,都要登記。傳統糧庫可能出現監守自盜,但在數字化糧庫裏,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道理很簡單:哪怕只動了幾公斤糧食,監控系統就能顯示出來,不僅糧庫管理人員可以發覺異常。糧庫的數字化系統與省糧食局聯網,管理人員坐在南京的監控室可隨時查看糧庫的儲量變化情況,還能看到每個倉內糧食的性質、生産年份、溫度和濕度等。數字化系統自動生成的糧食收購信息匯總,人工是改不了的。以前,每到糧食收購旺季,糧庫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今,數字糧庫僅需兩成人力,便可以實現對糧食的入庫、調撥、出庫、盤點等環節的全程監管。
到11月25日,溧陽市種糧大戶湯芳伢種的4000多畝水稻全部收割完畢。儘管今年秋收季節天氣晴好,但由於種植面積大,老湯收穫的稻子靠傳統晾曬曬不過來,不過老湯沒有擔心,因為這幾年他添置了11台糧食烘乾機,每台11萬元,其中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5萬元。“有了這些烘乾機,收穫的糧食才能顆粒歸倉。”老湯説,去年夏收和秋收,都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要是沒有烘乾機,糧食肯定變質,損失就慘重了。
江蘇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江蘇省各級政府、多個部門、各類建設主體共同努力,江蘇省糧食烘乾能力從2013年末佔糧食總産量的8.6%提至去年末的34%,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大大增強。
揚州江都區真武鎮建成該市單體規模最大的糧食烘乾倉儲項目——揚州潤鋼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萬噸糧倉及日烘乾1000噸糧食烘乾生産線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新建1370平方米烘乾房,配備大型烘乾設備26組,一天可完成糧食烘乾量1060噸,提供糧食生産、烘乾、倉儲、加工、流通一條龍服務。這一項目可以完成水稻烘乾量3萬噸以上,惠及周邊四五個鄉鎮及高郵、寶應、興化的種糧大戶。
在採用煤炭、柴油、秸稈等作為燃料的糧食烘乾機逐漸普及之時,江蘇省還試點空氣源熱泵糧食電烘乾,2017年4月在泰州姜堰區梁徐鎮塘家湯為農綜合服務合作社召開現場會,向全省全面推廣。按一台空氣源熱泵糧食電烘乾機每年烘乾糧食2000噸計算,一年可增加經濟效益18.3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8噸。這一項目建設規模符合大多數糧食烘乾企業的設備需求以及資金承受能力,具備很強的可複製性、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