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吸引高素質醫療人才,推進醫聯體合作,提升公共衛生服務品質 溧水力推“三醫聯動”,百姓共享健康紅利
近日,南京溧水區和鳳鎮孔鎮村的村民朱敏在東屏鎮衛生院做完膽結石摘除手術後,出院回家休養。令她和家人意外的是,本次手術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操刀,在醫院乾淨整潔的病房住了快一個星期,竟1分錢不用花。
朱敏所享受的福利,得益於南京溧水正在推進的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近年來,該區通過深化開放合作辦醫、引進高端人才帶動學科建設,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提升公共衛生服務品質,擴大醫保報銷範圍等措施,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困難,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謀福祉。
創新人才引進舉措,建設高素質醫療隊伍
“住房、家屬工作、兒子讀書的問題都解決了,現在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在溧水,讓我有了家的感覺。”2016年,在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工作8年的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戴桂林來到溧水,出任溧水區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帶動該院及耳鼻喉科醫療水準顯著提升,填補院內多項空白。
人才是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核心要素,也是決定基層醫療機構軟實力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溧水區針對醫療人才缺乏的短板,加快衛生人才引進,制定並落實高層次人才安家補貼等獎勵措施,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到溧水工作,可獲得60萬—30萬元不等的安家費,大學生村醫每年不低於6萬元補助。
2016年,溧水在全市首推醫衛系統專場校園招聘。2016年以來共計招聘引進衛生人才344人,其中鎮衛生院108人,遠遠超過歷年總和。此外,近20年來首次開闢了村醫補充渠道,招聘培養大學生村醫94人,定向培養村醫15名。
溧水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區中醫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有6人擔任科主任,新增設4個病區,耳鼻喉科填補院內多項空白,麻醉科打破了該院70歲以上病人不能實施麻醉手術的慣例,中醫腫瘤科引進的肖香群博士創立的新型腫瘤專病模式,受到群眾廣泛認可。區人民醫院與中大醫院等三級醫院深化醫聯體開放合作,引進3名管理型人才,9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新增了6個市級重點專科,能常規開展心血管介入、內鏡微創等多項四級手術,很多以前不能治的病現在能治了,不能做的手術現在能做了,縱向發展有了新飛躍。
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一方面促進了醫院學科發展,全面提升了管理、技術、服務和科教研水準,另一方面也為群眾提供了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滿足本地疑難危重症患者就醫需求。據悉,“十三五”期間,溧水將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規劃招聘引進人才1000人以上。
實踐醫療集團管理制度,改進醫療服務水準
每週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楊兵全到溧水區人民醫院坐診,同時,他還是中大醫院派駐溧水人民醫院的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除他以外,中大醫院還有6名專家到溧水區人民醫院任職、坐診,他們的到來,不僅提高醫療水準,還改進管理方式,改善服務水準,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三甲醫院服務。
2015年5月,中大醫院、南京市溧水區人民政府、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三方簽訂緊密型合作共建協議書,成立理事會領導下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溧水分院。今年,區人民政府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簽訂深化緊密型合作共協議,中大醫院增派人員加入區人民醫院管理團隊,並由中大醫院推薦人選擔任了醫院法人代表,推薦了2名人選出任副院級領導,分管醫療、科教研工作,由醫院理事會聘任,實行年薪制,區醫管委依據《省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導意見》和區相關文件完善考核細則,對辦院績效進行年度評估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醫院理事會對醫院管理團隊考核、獎懲、任免的依據。
此外,出臺《溧水區醫聯體工作考核方案》,組建以區人民醫院和區中醫院為核心的兩大醫療集團,分別以一體化管理病房、託管等多種形式支持各鎮衛生院發展,實現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聯體工作的全覆蓋。
以區人民醫院和區中醫院為核心醫院的在鎮(街)衛生院開展聯合病房建設,形成市三級醫院—區醫院—鎮(街)衛生院的“三級分診”機制。今年8月,東屏衛生院與區人民醫院建成一體化聯合病房,下派業務院長、護士長,負責全院醫療品質管理等工作,開設博士工作站,並依託區人民醫院成立區域影像診斷平臺、心電診斷平臺,實現醫聯體內技術力量共享,完成會診280余次,東屏普外科已創成市級特色科室,和鳳中心衛生院創建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正在穩步推進。
創新管理體制改革,醫療水準不斷提高。目前區人民醫院增加了四級手術開展的項目和例數,如頸椎骨折等,成立溧水區孕産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症臨床救治中心,加入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科醫療聯盟。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完成中醫科(中醫診療館)建設,所有村衛生室都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實施基層藥品代採,提升公共衛生服務品質
家住白馬鎮的王繼武患糖尿病多年,服用一種降血糖的藥,之前一直需要到區人民醫院購買,然而,最近兩個月,他發現在白馬鎮衛生院也能買到。原來,該區制定基層醫療機構藥品代採工作管理規定,實施藥品代採制度,保障患者臨床用藥需求,確保分級診療制度順利實施。
為了讓良好的醫療條件更好地服務全區百姓,溧水區實施一系列惠民醫療福利。溧水區衛計局副局長周海森介紹,新農合的籌資標準從850元提高到今年的950元,保障力度進一度增強,更好地引導群眾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就近解決群眾就醫難題。同時,2017年開始鄉鎮一級醫療機構農保報銷比例將由85%增加到88%;並確定20項適宜在一級醫療機構開展的常見手術病種,在鄉鎮醫院住院手術給予全報銷政策,包括患者住院的門檻費、和住院期間的手術治療費,朱敏的膽結石手術就包含其中。
公共衛生服務方面,溧水區人均經費標準從2016年的72元提高到今年的85元,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6.41%。全區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9.9%,無接種差錯事故發生,孕産婦系統管理率達98.51%。全區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38%以上,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74%。
此外,溧水努力提高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知曉率和滿意度,有效、規範實施衛生監督,監督覆蓋率100%,紮實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目前全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檢出率達4.01‰,列全市第二,規範化管理率為93.99%,列全市第一。
溧水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區堅持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計生服務管理水準為重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將繼續加強與中大醫院、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南京腦科醫院的合作,深化“三醫聯動”,開展基層醫療機構特色科室建設,啟動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三級綜合性醫院、區中醫院三級中醫院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