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在寧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形勢 增速不快不慢 拐點尚未到來
11月27日,“區域共享經濟合作峰會”在南京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侯雲春應邀就中國經濟形勢和動能轉換做分享。他表示,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近期比較穩定,中期看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長期看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2017年中國經濟比年初預期要好,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總態勢越來越鞏固。”侯雲春説,2011年第一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增速一路下滑,現已基本穩定,在世界各大經濟體中經濟增速依然最高。中國經濟增速既高不得也低不得。經濟過熱,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增速過低,可能影響2020年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引發國內外投資者、消費者對經濟發展前景的疑慮。
2016年第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比前三季提高0.1個百分點,達到6.8%,這是否意味著拐點出現、經濟進入新的增長週期?“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增長6.9%、6.9%和6.8%,我認為中國經濟仍在構築底部階段,繼續下滑可能性不大,新的增長週期也沒到來。” 侯雲春説,判斷拐點是否到來,一看物價指數3%,溫和通脹對經濟增長有益。今年前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1.5%。二是廣義貨幣M2增速應高於經濟增速1倍,2017年前三季我國M2增速為9.2%,10月增長8.9%,沒有達到經濟增速的1倍。
侯雲春分析,中國經濟穩定向好來自幾個動能,一是深化改革動能轉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是新技術革命,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新材料、新能源等深度發展、交互應用,給産業組織分工、模式帶來一系列變化;三是消費升級,從滿足吃、穿、住、用向安(安全)、享(享受)、樂(娛樂)、知(求知)全面發展。
他表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加、減、乘、除”並用。“加”,即加快補短板、上品牌,提升産品品質;“減”,即去産能;“乘”,即改革創新填補市場空白,改善消費環境;“除”,即讓僵屍企業退出市場,廢除不利於市場經濟發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條條框框。在他看來,“互聯網+”“+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很多市場模式,無論分享經濟還是共享經濟,都依託互聯網優勢帶來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市場擴大等,消費者將産品所有權轉變為使用權,獲得實惠,也提高社會資源利用率。他同時提醒,共享經濟發展一定要靠模式本身的比較優勢,僅靠燒錢難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