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週末,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元山社區觀音殿村總是遊人如織,傳統民居、非遺民俗鄉村市集、特色美食文化,既植根本土又充滿現代文創元素,構成令人嚮往的鄉野新畫風。
觀音殿村,是江蘇省深入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十二五”以來,江蘇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投入,先後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及提升行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著力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帶動鄉村適宜産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截至2015年底,江蘇省約完成18.9萬個自然村整治任務,環境整治覆蓋城鎮建成區以外所有自然村莊,建成1300多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設施配套、特色鮮明的省“三星級”康居鄉村。
“十三五”起,江蘇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不懈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新要求,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等為重點,持續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重點抓好940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傳統村落保護、康居村莊建設等省級試點示範村莊建設,著力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塑造鄉村特色風貌、發展壯大鄉村適宜産業,引導建設“美麗宜居村莊”,讓城鄉之間、鄉村之間“各美其美”。穩步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近兩年,江蘇省先後啟動兩批共31個縣(市、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試點縣建設,江蘇全省共有萬餘村莊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其中太湖流域規劃發展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近60%,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建制鎮垃圾中轉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點全覆蓋,並於去年初通過住建部等十部門組織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驗收。2017年,《江蘇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江蘇省將按照“減量優先、鼓勵分類、城鄉統籌、綜合治理”的原則,探索建立適合當地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體系,著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通過村莊環境整治及其提升行動,在提升村莊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及基本公共服務配套水準的同時,我省大力促進鄉村旅遊、“互聯網+”等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帶動資源要素回流,農民回鄉創業,實現鄉村“民房”變“民俗”,“産品”變“商品”,“村美”向“民富”轉變。截至2016年底,江蘇有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43個,各類鄉村旅遊經營戶約3.7萬家;全年鄉村旅遊實現營業總收入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接待遊客數2.47億人次,增長22%;江蘇全省鄉村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42萬人。
建設既有現代文明、又具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江蘇立足鄉村實際,對現有農村建設發展相關項目進行整合升級,並與國家實施的重點工作進行銜接。進一步優化山水、田園、村落等空間要素,統籌推進鄉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特色産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塑造田園風光、田園建築、田園生活,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建成一批江蘇特色田園鄉村。
2017年6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印發《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方案》,並召開試點啟動會和推進會,在綜合考慮村莊現狀特色基礎及可提升性、工作方案針對性和務實性、規劃設計方案水準及團隊服務能力、地方政府組織協調推進能力及基層執行能力、改革建設發展的關鍵舉措和創新等要素後,擇優確定首批45個試點村莊名單。江蘇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實行定人定點全過程跟蹤指導,同時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加強業務指導,及時研究解決試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適時總結推廣典型範例和經驗做法,通過省級試點示範,帶動面上特色田園鄉村建設。